姚鼐《淮上有懷》清、近代山水詩鑒賞
姚鼐
吳鉤結客佩秋霜,臨別燕郊各盡觴。
草色獨隨孤棹遠,淮陰春盡水茫茫。
這首七絕描寫的是春末夏初淮水與淮水之畔的淮陰市郊的景象,以及作者與一位具有豪俠之風的朋友宴飲辭別時的情景,并抒發了對朋友的深厚感情。
首句“吳鉤結客佩秋霜”是寫朋友的形象,充滿贊賞之意。“吳鉤”是一種彎刀,男兒佩“吳鉤”表明具有遠大志向,正如唐代詩人李賀《南園》詩所云: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秋霜”是形容吳鉤的鋒利雪亮。此人既為“客”又佩吳鉤,表明他的身份是一個游俠式人物,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他與作者“臨別”就是去闖天下的。次句 “臨別燕郊各盡觴”,是寫二人在淮陰郊外宴飲干杯,既有豪爽的英雄氣概,亦有朋友惜別之情。這是化用李白《金陵酒肆留別》詩中“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之意。但是送君千里終有一別,佩帶吳鉤的客人還是乘船出發了,后兩句“草色獨隨孤棹遠,淮陰春盡水茫茫”,既是寫淮水之景,亦抒發了獨自羈留的孤寂之感。詩人放眼望去,只有淮水兩岸草色與孤舟一起通向遠方,仿佛在陪伴送行。這“獨隨孤棹”的青青草色蘊含著作者相思之情,正如唐代詩人王維《送沈子福歸江東》云“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一樣。“淮陰春盡水茫茫”,真切地描寫出淮水春末時的狀態,亦抒寫了類似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般的心境。詩的意境好象電影中的空鏡頭,“茫茫”淮水上已不見了朋友的 “孤棹”,留給詩人的是空曠與孤寂。我們仿佛看到詩人站在淮水邊上佇立遠眺,久久不肯歸去的身影。
這首詩的風格從前半的陽剛之美轉向后半的陰柔之美,二者完美地統一在詩中。姚瑩評姚鼐詩“是盛唐諸公三昧”,由此可見一斑。
上一篇:薛濤《海棠溪》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蘇舜欽《淮中晚泊犢頭》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