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況
帶水摘禾穗,夜搗具晨炊。
縣帖取社長,嗔怪見官遲。
顧況是一個關心人民疾苦的詩人,寫有不少揭露社會弊端的詩篇。這首絕句即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剝削的慘重、人民的痛苦。
首句所寫的是田家生活中的一種反常現象:禾穗尚未十分成熟,農民卻下田帶水而摘了。原因何在?第二句詩作了交代。那是因為需連夜脫粒以備第二天早飯之用。白日摘穗,夜晚搗米,以備晨炊,可謂刻不容緩。時間的急迫,表明了田家生活的窘困:家無儲糧,忍饑挨餓,度日艱難。然而,禾穗本是田家的命根,未熟即摘,充作口糧,只能是“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農民摘穗搗米時的悲憤心情可想而知。后二句筆鋒一轉,寫官家催征田賦。意謂縣衙門下令傳喚社長,責怪已經超過了繳納賦稅的期限。莊稼尚未成熟,官府卻早已責收田賦,此即聶夷中《田家》“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詩意。只寫縣衙嗔怪社長,而社長逼交田賦之狀,農民哀哀求告之態,俱可想見。一方面是農家艱辛的生活,一方面是官府殘酷的剝削。這是當時重大的社會問題。反映這樣重大的社會問題,詩人只是攝取了兩組具體的生活鏡頭,將其組織在一幅畫面里,使之形成鮮明的對照,做到了“即小見大”,顯示出很強的藝術概括能力。這首短詩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當時農民生活貧困的原因,從一個“小”的角度,反映了當時社會階級對立的現實,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全詩寓諷刺于敘述之中,作者針砭時政之意未曾道破,啟人思索。
上一篇:南朝無名氏《讀曲歌(其二)》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李端《聽箏》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