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耷
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強半墨生成。
如何了得論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
《孔雀》圖畫兩只丑陋的孔雀,尾拖三根翎毛,站在不穩(wěn)的石頭上。如果單讀畫,是不大容易讀懂的。因為孔雀一般是美麗的象征, “孔雀開屏”是人們樂于觀賞的美的形象。現(xiàn)在畫家反其道而行之,究竟其中的寓意何在?
讀了這首題畫詩,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幅畫是諷刺滿清高級官員的。清代的高級官員,在帽子后面拖著用孔雀尾毛做的“花翎”。三根的級別最高。而這幅畫所畫孔雀的翎毛,不多不少,恰恰都是三根。而所畫兩只孔雀,又極丑陋。這樣,八大山人的用意不是明擺著的嗎?
前兩句是說,屏風(fēng)上畫了三樣?xùn)|西:孔雀、名花和雨竹,其中竹梢大半是用濃墨畫成的。為什么特別提出竹梢用濃墨畫成呢?目的是以竹梢的樸實堅挺來反襯孔雀的丑陋。
后兩句中的“三耳”和“坐二更”先要解釋一下。 “三耳”,指奴才,因為奴才要對主子拍馬奉承,所以耳朵特別靈敏,仿佛長著三只耳似的。這就好比說小偷是“三只手”一樣。 “坐二更”,高級官員為了上早朝,常常二三更天就在朝房坐候,故稱。
第三句是“論三耳如何了得”的倒裝。這兩句是說,現(xiàn)在你竟敢作詩作畫評論長著三只耳的奴才,這如何得了?因為現(xiàn)在正是他們春風(fēng)得意、二更天便在朝房守候、等待上朝的時候。至此,我們方理解那畫中的石頭之所以要畫得如此不穩(wěn),正是為了影射清王朝的統(tǒng)治是不得穩(wěn)固之意。這些高級官員所賴以立足的基石都不穩(wěn)固,他們的命運也就可想而知了。
這幀畫和詩,運用了漫畫化的夸張手法,諷刺異常辛辣。這便是八大山人最主要的特色。
上一篇:《題孔雀》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家藏劉松年小方》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