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效
白話劇原為描摹人生,故演白話劇,以仿效(Imitate)劇中人之言動情感為第一步。
(一)化裝:仿效劇中人之老幼病健。
(二)服飾:仿效劇中人之貧富舊新。
(三)態度:仿效劇中人之雅俗躁靜。
(四)聲調:仿效劇中人之愚慧詐誠。
此皆仿效身分。在未登臺前, 審度決定,在臺上本不便任意更改,尤不宜無故更改者。至于視劇情為轉移,臨時可得而更改者為:
(五)表情:仿效劇中人之思想感情。
所謂形隨心轉,凡頭之一昂, 目之一瞬,唇之一動,指之一彈,臂之一揮,身之一搖,或舉步,或立定,或欲行而止,或高聲,或緘默。其余坐有種種之坐,立有種種之立,視有種種之視, 笑有種種之笑,揮手有種種之揮手,舉步有種種之舉步, 變化無窮,煩多難述。要之, 臺上之一舉一動, 皆所以表示劇中人此際此刻之心理者也。
前4項為扮, 第5項為演,扮演之要,在能進退啼笑,悉如劇本所規定。雖照書行事,而極似發之于衷, 不見勉強, 不露痕跡。夫大眾于藝術之奧妙,誠未盡曉;然于扮演之當否, 則本日常之見聞閱歷, 固能一覽無余。演者倘并此而不克勝任, 以致狀恨似怒,似怨如悲,狀迂拙似寒酸,擊毆不敢縱手,戀愛自覺難堪。種種粗謬短缺,則宜先求仿效之正確飽滿,且勿高談藝術也。
發揮
仿效雖佳, 僅得形似而未能神似, 故演劇尤重發揮(Inter-prete), 發揮猶是扮演, 不過輕重濃淡得宜, 能將劇中人之品性, 劇本之命意, 完全達出也。通常演劇,有兩弱點:
一、不連貫遵守劇本,云悲即悲,云喜即喜:而其間之經過關系, 則毫不顧及。假如一人先啼后笑,演來便如兩人兩事。其情感之觸發,心理之變遷,絕無線索可尋。故就片段而論,扮演盡有佳處,而全部大體, 則支節模糊,缺少精彩。譬如駢儷,翻尋類書,堆砌成文, 非無佳句, 而牽強雜亂, 莫知所云也。
二、不深刻表賢狀奸,僅得皮毛,故善則甚善,惡則甚惡,即俗所謂一條邊。一遇劇中人之前后行事, 稍有矛盾者, 即不知從何著手,蓋未知世無全人, 為善為惡,隨境而遷。人之一生,單論形跡,矛盾甚多。惟究其心事,始知淵源貫通,前后仍是一人。演員不能曲達心事,徒就表面扮演,則用力雖多,所演總覺不甚可信,不甚像真也。
此乃僅知仿效, 而不解發揮之故;僅行其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之弊。夫佳劇本, 乃至理名言化裝為故事者。發揮云云, 即將此至理名言,借扮演之力,代為說出是也。必如是而后全劇生動, 有主義,有精神,有宗旨,如畫虎之畫骨,如畫龍之點睛。迨其果能神似,則觀念已不視為演劇, 并不視為藝術, 竟是閱歷人生矣。
扮演易而發揮難:扮演有規則,有書可讀,有譜可按。發揮無定法,亦有演一戲已臻神妙,演他劇絕無是處者。扮演可從名師請益,所謂大匠能與人規矩, 而發揮則須自己研求修養, 斷非一朝一夕之功, 所謂不能與人巧也。
讀劇與觀劇
觀劇時,劇中角色悉由演員代為發揮。而讀劇時,須由讀者一人輪流發揮, 茍非富有演劇經驗之讀者,其發揮之能力, 萬不及恃此為生之演員。往往把卷而讀, 索然無味;及演在臺上, 乃情趣環生, 即此之故。本劇之金女士, 乃一傷心人, 大約其20年來, 做過許多改悔向善之事,而不免受人譏訕;及其任性放恣,甘居下流,而世人反未見惡絕之。于是視毀譽為偶然,道德為欺世。第4幕中,言及未曾墮落前之小照:
“不錯,我還記得!咳!這有多少年啦, 那張小照,還是我沒有出嫁以前照的, 大約是光緒二十八九年???, 那個時候, 一路前劉海, 頂算時髦,女人還不作興大方交際,要有一種嬌羞的樣子。”
此乃極傷心語,最可以表明其人格。況相別20年,母女之情本淡, 又何必不訛索子明哉!至于子明屢言顧全其夫人之面子, 究其心,何嘗不為顧全其自己之面子。其甘受敲詐也甚宜! 歐美作書評者,僅讀劇本,未見扮演,率爾論之,以此兩人為不近情理,蓋讀時不善發揮之過也。
(《少奶奶的扇子》,商務印書館1925年版)
賞析 “社會是個大舞臺,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出戲”——有人如是說。這比喻確有幾分道理在。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曾感知過所扮角色的艱難和無奈。戲劇,作為一門藝術,描摹人生,反映現實,也絕對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夠應付自如的。
劇作家洪深的《〈少奶奶的扇子〉后序》,清楚明晰地劃定了演戲的規則,其中重點突出了“發揮”這一環節的主動性和重大作用。
全文條理清楚,不枝不蔓。由“仿效”、“發揮”、“讀劇與觀劇”3個標題自然地劃分為3個部分:“仿效”是“發揮”的前提和基礎;演劇中“發揮”之重要與“發揮”之難;無論是讀劇還是觀劇,都離不開“發揮”。這樣,以“發揮”為中心,依次寫來,層次井然,要點鮮明。而在“仿效”中,又分若干種,作者用數字序號標明,有概括敘述,也有具體闡述。在“發揮”這一部分中,從反、正兩方面講“發揮”的重要性。在第3部分,用歐美作書評者“率爾”論及《少奶奶的扇子》中金女士和索子明為例,說明讀者未見扮演,僅讀劇本,不善發揮,就如同隔靴搔癢,不到癢處,霧里看花,不得佳處一樣。這樣寫來,有理有據,不僅演員們讀后可以增進技藝,獲益匪淺,就連一般讀者也會了解到許多常識,提高審美鑒賞水平。
除結構的安排合理外,本文的行文亦可使人贊嘆。文字有時一瀉千里,噴涌而出,如“頭之一昂, 目之一瞬,唇之一動,指之一彈,臂之一揮, 身之一搖,……”盡情地描摹“形隨心轉”的各種情態,惟妙惟肖。文字有時又顯得跌宕有致,參差錯落,如:“必如是而全劇生動,有主義,有精神,有宗旨,如畫虎之畫骨,如畫龍之點睛”, “狀恨似怒,似怨如悲,狀迂拙似寒酸,擊毆不敢縱手,戀愛自覺難堪”等文字如飛珠濺玉,妙不可言。
洪深作為一個優秀的劇作家,他主張:“戲劇便是明顯地、充分地顯示人生的藝術”(《屬于一個時代的戲劇》)。由此出發,透過表面文字,不免使人想到,無論是“仿效”還是“發揮”,都和“人生”這一命題息息相關。有位哲人說過:“我不可能改變命運,但至少我可以把握我自己?!钡拇_如此,有許多時候,個人常陷入一種既定的角色。你不得不掩藏起真實的自我,去追仿、迎合別人的言語行動和情感。這固然是一種無奈和悲哀,但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走一條什么樣的路,全靠自己掌握,這就是所謂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了。而發揮所需要的知識和修養,也“斷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謂不能與人巧也”。在人與人之間,如果不親近,不交往,不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考慮,不善“發揮”,也就無所謂“理解”和“共鳴”了。
正是由于劇作家諳于此道,演劇經驗豐富,所以能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把演劇的重點交代清楚。讀罷《<少奶奶的扇子>后序》,方深知“逢場作戲”亦非易事,更感到生命旅程不可以草率地虛度。
上一篇:《寒夜》后記|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爾雅注》序|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