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陰為少康枝子之地①, 箕帚作而婦道成②, 曹娥以死其父③,未足以多。最后有秋瑾,變古易常為刺客。將其德合于乾元④, 則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⑤發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⑥,以御天地;云行雨施, 天下平也。謹素自豪,語言無簡擇,嘗稱其鄉人某為己死士, 聞者銜之次骨⑦。
徐錫麟既誅恩銘,黨禍浸尋及紹興,遂牽連以告有司而賊之。瑾死,傳其詩詞百余首,都為一集。余睹其語婉⑧,若不稱其情性者。人之志行,或深固不見于詩,然瑾卒以漏言自隕,悲夫!
余聞古之善劍術者, 內實精神,外亦妥儀⑨, 則喋喋騰口者⑩寡。讀《吳越春秋》(11),有袁公越女之事(12),惜乎瑾之不志此也。定、哀之世(13),于是乎有微言(14)。
丁未(15)七月,章炳麟序。
(《章太炎政論文選集》, 中華書局1977年版)
注釋 ①“山陰”句——山陰,舊縣名,因在會稽山之北而得名,治所即今浙江紹興市。少康,傳說中的夏代國君。枝子,分支。②“箕帚”句——傳說少康初作箕。此處以箕帚喻指謹奉婦道。③“曹娥”句——曹娥,東漢時會稽郡人。相傳其父溺死江中,尸骸流失,曹娥沿江哭號十七晝夜,投江而死。④乾元——《易》學用語,象征陽性或剛健。⑤六爻——爻是組成《易》卦的基本符號,分為陰(--)、陽(—)兩種。每三爻合成一卦,可得八卦。兩卦(六爻)相重可得六十四卦。⑥六龍——指《易》乾卦的六爻。⑦銜之次骨——恨之入骨。⑧婉(yi)——柔順。, 同“嫕”。⑨妥儀——穩重妥貼的儀態。⑩喋喋騰口者——愛傳播閑言碎語的人。(11)《吳越春秋》——東漢趙曄撰,原書十二卷,今存十卷,敘吳、越史事,并夾雜民間傳說。(12)袁公越女之事——據《吳越春秋》記載,春秋時,越有一女善劍術,欲見越王,途中遇一老翁, 自稱袁公,請試劍。正試演中,袁公上樹,變為白猿。(13)定、哀之世——春秋魯定公、哀公時代,政出于大夫,被視為衰世。(14)微言——隱含譏諷之語。(15)丁未——光緒三十三年(1907)。
賞析 秋瑾(1875—1907),字璿卿,號競雄, 又稱鑒湖女俠,浙江山陰(今紹興)人,是近代民主革命運動史上的女英雄,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同時也是一位杰出的詩人。1907年7月,秋瑾與徐錫麟分頭準備于浙、皖兩地同時舉事,進而聯合直取南京。徐錫麟起義失敗,英勇就義。秋瑾大義凜然,慷慨赴義,時年32歲。秋瑾之死在中華大地掀起了軒然大波,社會各界人士的抗議浪潮彼伏此起,連綿不斷。秋瑾生前所作詩詞文章編輯成集,廣為傳誦。章炳麟為《秋瑾集》揮筆作序,表達對這位女英雄的緬懷與紀念。
序文開篇自大處落筆,指出秋瑾在中國婦女史上的顯赫地位,盛贊秋瑾的革命激情與英雄氣概。中國婦女在封建社會處于被壓迫、受凌辱的地位,較之下層男子還要遭受夫權的束縛。長期以來,畸型的社會角色培植了廣大婦女畸型的人格心理。妾婦品格,即輕視自我、一味討好男子,成為大多數封建女性的心態。中國歷史上也曾出現過一系列值得注目的巾幗英雄,然而敢于反抗婦道者卻寥寥無幾。“最后有秋瑾,變古易常為刺客”,秋瑾正是這黑暗王國中的一線光明。秋瑾22歲時由父母包辦嫁給了浪蕩子弟王廷鈞。幾年后,她憤然離家,粉碎了封建束縛,走上了自由、革命之路。她在《敬告中國二萬萬女同胞》、《敬告姊妹們》等文章中大聲疾呼,倡導婦女同胞聯合起來反對不平等地位,反對不公正待遇,爭取獨立人格,爭取自由解放。這種毫不妥協的斗爭精神構成了秋瑾人格中最閃光的層面。章炳麟對此極為欽佩,夸贊秋瑾之德行足以震撼乾坤,光照日月。
序文簡要記述了秋瑾殉難的始末,語言凝重,浸染哀思。章炳麟是中國近代一位杰出的民主革命家,他的一生同樣是戰斗的一生。早年求學中的章炳麟就深感民族危機,開始了他的革命生涯。他曾當眾剪辮與保守派決裂,曾公開斥責光緒皇帝為“載湉小丑,未辨菽麥”,曾加入進步團體為革命大聲疾呼,也曾被當權者通緝而四處流亡乃至拘捕入獄……太多的經歷使章炳麟深深感喟于風云的變幻莫測及革命的舉步維艱。秋瑾罹難,又帶給他深切的痛惜。一句“悲夫”,既是對同志戰友的深切哀悼,同時也是對自身經歷的無限感慨,這其中包孕著多少悲傷、哀痛與憤怒!
章炳麟是一位國學大師,語言學、文字學的功夫自是一流的。這篇序文篇幅簡短,字句精煉,擲地有聲,頗有古文遺風。然而, 由于章氏偏好典故與古字句,也使文章顯得些許古奧難解。正如張舜徽在《清人文集別錄》中所言,炳麟之學“規為宏闊,并世罕儔”,而為文“喜以古字代今字”, “致令后生誦其文者,苦其譎怪,而不易通其義旨”。
上一篇:《禹鼎志》序|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筆端》前記|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