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劉因
男兒勛業古來難,嘆人世,幾千般。一夢覺邯鄲,好看得、浮生等閑。
紅塵盡處,白云堆里,高臥對青山。風味似陳摶,休錯比、當年謝安!
劉因(1249—1293),保定容城(今屬河北)人。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征為承德郎、右贊善大夫。未幾以母疾辭歸,從此再未出仕。這首詞,作于劉因歸隱之初,上片感嘆建功立業之艱難,下片表達深山歸隱之志趣。
詞一開頭,就以強烈的抒情語氣說:“男兒勛業古來難,嘆人世,幾千般。”男子漢要為國家建立勛業,自古以來很難;可值得感嘆的是,人世間,追名逐利的花樣有著千千萬萬種。接著作者便用典,對前面三句的意思,加以補充和豐富。“一夢覺邯鄲,好看得、浮生等閑”,當一個人大徹大悟之后,便猶如邯鄲夢初醒一樣,就把人生看得平常、淡漠了。覺,醒來。邯鄲夢,亦稱“黃梁夢”,唐人沈既濟《枕中記》載,有盧生在邯鄲旅店中,遇道者呂翁,呂翁以枕授生,生睡入夢,歷數十年富貴繁華。及醒,主人炊黃粱尚未熟。作者把建功立業、榮華富貴,比喻為“邯鄲夢”,說明作者已把這些全看破了。這就是作者向往隱居的原因。
下片,先描寫他的隱居生活:“紅塵盡處,白云堆里,高臥對青山。”在世俗紅塵之外,在白云繚繞的深山之中,高枕無憂,自由自在。但是,表面上的隱居,古來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目的,一種是陳摶式的,一種是謝安式的。陳摶(?—989),字圖南,真源人。五代后唐時舉進士不第,先后隱居武當山、華山,修仙學道,服氣辟谷,具有極深的氣功術,世有“陳摶一覺睡千年”的夸張傳說,又稱之為“睡仙”。宋太宗召他入朝輔政,他飄然而至,又托辭年老飄然還山,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是個真隱之士。謝安(320—385),字安石,晉陽夏人。少有重名,初為佐著作郎,因病辭官,隱居東山。朝廷屢詔不仕,以此抬高自己身價。時人因言:“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年四十,方又出仕,桓溫請為司馬。后一心輔晉,東晉孝武帝時,官至宰相。所以,謝安的隱居,不過是一種等待,是“待價而沽”,唐以后便稱此種隱居為“終南捷徑”。詞的結尾二句,作者用典鄭重聲明,自己是一位真隱之士,決非走“終南捷徑”。“風味似陳摶,休錯比、當年謝安”,我隱居的風味,猶如陳摶一樣,不要把我錯比為當年的謝安。
古語說:“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劉因早年家貧,然非其義,一介不取。鄉居教授,弟子皆有成就。公卿過保定聞名來謁,多避不見。可見其天性淡泊寡欲。后一段時期任官,封建社會的官場自然污濁。因此作者辭官之后,再未出仕。這首詞,也正是劉因這種性格和經歷的產品。
詞中,有直接抒情,有形容描繪,也有用典比喻,語言樸素平易、流暢自然,正如劉熙載《藝概》所說的:“臞而實腴,質而實綺”。
上一篇:《太常引·[元]劉秉忠》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失題·[唐]王昌齡》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