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觀國
春風吹碧,春云映綠,曉夢入芳裀。軟襯飛花,遠隨流水,一望隔香塵。萋萋多少江南恨,翻憶翠羅裙。
冷落閑門,凄迷古道,煙雨正愁人。
這首詠草詞,很能體現出高觀國詠物詞的一些特點。“春風”二句寫草色。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枯草轉榮,就好象是春風吹碧一般。白云藍天,與翠草上下相襯,芳草又好象為春云映碧似的。這兩句由天上到地下,狀寫春草翠綠,同時,以“春風”、“春云”為小草抹上了濃濃的春的氣息,寫出了“天涯無處無芳草”的狀態。“芳裀”取代“芳閨”,指所思的女子,“曉夢入芳裀”完全是從長詩“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化出,青青的草色已經侵入了春閨之夢了。“軟襯”三句,詞境亦開闊悠遠,寫春草與飛花相映襯,與遠水相連接,但思念中的人卻遠隔芳塵,無從再見。讀詞至此,我們自然地聯想到江淹《別賦》的有關描寫: “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那種傷別懷人之境。
下片抒情,顯得直露。白居易《賦得古草原送別》由“離離原上草”引出“萋萋滿別情”;李煜《清平樂》也描寫“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秦觀總白、李詞意,在他的《八六子》中寫道: “恨如芳草,萋萋刬盡還生。”高觀國詞意與秦觀詞正同,寫愁思如春草之難以鏟除干凈。“翻憶翠羅裙”句可看作是上句的解答,它化用牛希濟《生查子》中的名句“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的詞意,巧妙地點明了見草懷人之意,交代了愁思不絕的原因。“冷落”三句正面托出“恨”、“愁”的感情,點明這種感情之所以產生,是因為看到綠草,想到翠裙,深情地思念起情人。詞至此才把詠草的本意和盤托出。此詞無一字提到草,卻字字句句圍繞著“草”展開。詞人詠草僅是一種映襯,一種起興,實是以此抒情懷人,寫法上別開生面。
上一篇:《小重山·章良能》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少年游 雨后·周邦彥》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