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經典·魏徵《述懷》五言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魏徵
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①。縱橫計不就,慷慨志猶存②。杖策謁天子,驅馬出關門③。請纓系南越,憑軾下東藩④。郁紆陟高岫,出沒望平原⑤。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既傷千里目,還驚九逝魂⑥。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士恩⑦。季布無二諾,侯嬴重一言⑧。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⑨。
【作者小傳】
魏徵(580-643),字玄成,館陶(今屬河北)人。隋末投瓦崗起義軍,為李密掌書檄。密敗,降唐,為太子洗馬。太宗即位,擢為諫議大夫,封巨鹿縣男。歷任尚書左丞、秘書監、侍中,加左光祿大夫,進封鄭國公。拜太子太師。卒謚文貞。以勇于直諫著稱,言論見《貞觀政要》。曾主持編撰《群書治要》、《隋書》。著有《隋書》總序及《梁書》、《陳書》、《齊書》總論。兩《唐書》有傳。其詩多為郊廟樂章及奉和應制之作,唯此詩在唐初詩壇上不失為“言志”之作。《全唐詩》錄存其詩一卷。
【解題】
此詩題一作《出關》,作于唐高祖李淵初即位之時。時魏徵降唐未久,欲建功業,請命出關擬說服李密舊部來降。述懷:抒發懷抱。詩中抒寫作者的政治抱負,描敘旅途的艱難險阻,表現出感恩報主的思想。沈德潛《唐詩別裁》評此詩云:“氣骨高古,變從前纖靡之習,盛唐風格,發源于此。”聞一多《類書與詩》謂此乃“一首平庸的詩”,只因當時詩壇上都是類書式的詩,唯有此詩未忘“詩言志”的古訓,所以選家均以此詩作為初唐詩的代表,“足見那一個時代的貧乏”。
【注釋】
①兩句謂正當天下群雄并起爭奪政權之時,自己投筆從戎,參加戰爭。逐鹿:比喻爭奪政權。《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投筆:典出《后漢書·班超傳》,班超年輕時家貧,常為官府抄寫文書維持生活,后投筆嘆道:大丈夫應當學傅介子、張騫那樣立功異域,怎能長期在筆硯間生活。事戎軒:從軍。②兩句謂向李密進獻計謀不被采納而無所成就,但自己為國效力的壯志還存在。縱橫:戰國時蘇秦、張儀游說諸侯,蘇秦主張關東六國聯合抗秦,稱為“合縱”;張儀主張六國事奉秦國,稱為“連橫”。因此,蘇張二人被稱為“縱橫家”,他們的學說稱為“縱橫術”。③上句謂投奔唐高祖李淵,下句謂奉命出關說降李密舊部。杖策:手執馬鞭。關:指函谷關(在今河南靈寶東北)。一說指潼關(在今陜西省潼關縣境)。④兩句謂此行使命如當年終軍請纓系南越王,如酈食其駕車說降齊王田廣。西漢時終軍出使南越,自請“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見《漢書·終軍傳》。漢初酈食其(li yiji)說降齊王田廣,“憑軾下齊七十馀城”,見《漢書· 酈食其傳》。憑軾:靠著車前橫木,指駕車而行。東藩:東部藩國。⑤兩句寫旅途情況。郁紆:阻滯曲折貌,形容山道險阻曲折。陟(zhi):登。岫(xiu):峰巒。出沒:或隱或現。⑥兩句寫旅途心情。傷千里目:謂望遠傷心。《楚辭· 招魂》:“目極千里兮傷春心。”九逝魂:謂多次靈魂出竅。屈原《抽思》:“魂一夕而九逝。”
⑦兩句謂怎不怕艱險,因為懷著報答唐高祖以國士相待之恩。憚(dan):怕。國士:一國之內的杰出人物。⑧兩句謂重視信用和義氣。季布:楚漢戰爭時人,以守信用著稱,時諺稱“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見《史記·季布欒布列傳》。侯嬴:戰國時魏公子信陵君的門客,信陵君救趙時,侯嬴以年老未隨行,但表示要以身相報,后來果然以自殺實現諾言,見《史記· 魏公子列傳》。⑨兩句謂人生當感恩重義,不圖功名。
上一篇:韋應物《滁州西澗》七言絕句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下一篇:魚玄機《江陵愁望有寄》七言絕句原文|翻譯|賞析|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