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1)?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2)。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3)?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解析】這首詞作于李煜降宋后的第三年,即978年的正月。據說李煜于四十二歲生日晚使故妓作樂,唱《虞美人》詞,為宋太宗所聞,怒而賜其毒藥而死。這樣說來,它等于李煜的一首絕命詞。作為一個“好聲色,不問政事”的亡國之君,李煜確實不值一提,但他由一國之君而成階下之囚的劇變,卻使他從紙醉金迷的糜爛生活中走出,面對嚴酷現實,沉浸在故國之思的哀痛之中。因而他能寫出一些流傳千古、傳誦不衰的詞作。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一篇。上片開頭兩句,追懷往事,痛不欲生,春花謝了還會再開,秋月缺了還會再圓,花開花落,月缺月圓,永無休止,到何時才能完結呢?乍看之下,人們會對作者突發奇問而感驚奇,可設身處地想一想,就感到很自然,美景并不因時序的更換而消亡,可人的年華,富貴卻隨著花殘月缺而一去不復返了。“往事”自然指南唐由建國到滅亡的歷史了。這以往的一切都消逝后,他深深地嘆惋人生之無常,因此不禁厭惡春花秋月的無休無止,一種悲悵之情自然溢出。“小樓昨夜又東風”,“又”字點明了他在宋朝的屈辱囚徒生活又過了一年了,時光的不斷流逝引起他的無限感慨。感慨什么?就是“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放筆長嘆,失國之君那亡國之痛一語突現。下闋具體說明他所懷念的“故國”。“雕欄玉砌”代指皇宮,“朱顏”指宮女。在這里,他遙望南國,慨嘆宮殿大概依然如故,只是當年曾在其中“今年歡笑復明年”的宮女們,已不復有當年的神韻豐采了。“只是”二字,足以表達出作者物是人非的無限惆悵之情。以上六句,就其章法來說,是三度對比,隔句相承。前二句以春花秋月之無休止與人間“往事”的短暫無常相比。第三句“又東風”與“何時了”相呼應,與“故國不堪回首”相對比。“不堪回首”又呼應了第二句“往事知多少”。五、六句的“在”與“改”兩相對比。這樣,“何時了”、“又東風”、“應猶在”所表達的宇宙萬物永恒不變和“往事知多少”、故國“不堪回首”、“朱顏改”所表達的人生短暫反復對比,一唱三嘆,使他那沉淪于絕望中的哀愁曲曲傳出。終于一發而不可收,最后發出了“問君能有幾多愁”的究詰,而又以“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一句做了最明顯的回答。這一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全句九個字,五仄四平,平仄交替,最后以兩個平聲字收尾,讀起來如江水時起時伏,連續不斷,真是聲情并茂。從這一結句看,用語自然平穩,仿佛信手拈來,毫無雕砌;比喻也極自然,具體可感又言深旨遠。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這一句可做李煜詞的評語,誠不為過。
上一篇:經典《虎使君》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虞美人·聽雨》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