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蕭涼月滿池臺,水檻風欞四面開。
一炷殘燈何熠煜,半檐衰柳故崔嵬。
謬承微祿知無補,未謝余緣得重來。
塵土馬蹄何日事,可容良夜廢銜杯?
此詩抒寫湖心寺的清涼夜色與詩人置身佛境的愉悅心情。七言律體。
“蕭蕭涼月滿池臺,水檻風欞四面開。”首先出現在讀者面前的是月照池臺,風穿水檻的景色。湖心寺四面臨水,欄桿與窗格之間,時有微風拂過。夜是這樣的蕭瑟,月白風清,好一派清高凈潔的境界。
“一炷殘燈何熠煜,半檐衰柳故崔嵬。”頷聯一組物象,含有深刻的意蘊。雖是一炷殘燈,行將熄滅,卻仍燃燒著熾盛的火光。“熠煜”,光耀熾盛的樣子。寺檐前面的楊柳,已經衰敗,卻依舊那樣高大挺拔。讀者從中領悟到的,既有老境、晚景的衰殘,又有不服衰殘的矍鑠。蘊藉著詩人年雖老大,卻保持淡泊胸懷、高風亮節,不服衰老的含意。
頸聯“謬承微祿知無補,未謝余緣得重來。”“謬承微祿”四字,表明身在官場,“未謝余緣”四字,言指心系方外。由于對佛門有一種割舍不了的眷顧,故用 “得重來”三字,交代今日重游湖心寺的情由,暗中點題。
末聯“塵土馬蹄何日事,可容良夜廢銜杯?”“塵土馬蹄”,用莊子典。《莊子·馬蹄篇》言:“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御風寒,龁草飲水,翹足而陸,此馬之真性也。”表明擺脫束縛的愿望和渴望自由的追求。詩中借以表達自己暫時擺脫仕宦和塵網,來佛境稍作心靈上休憩的要求。置身湖心寺中,面對殘燈衰柳,回顧浮沉兩間的身世; 品嘗月白風清,頓覺仕途奔波造成的勞累得到解脫,輕松愉悅之情油然而生,能不趁此良夜飲酒沉吟嗎?
這首詩情景交融,首二句筆觸空靈,次二句內蘊充實,后四句抒懷,談笑風生,提頓唱嘆,將進仕與歸隱的矛盾,巧妙地統一在欣賞景觀之中。摒棄塵囂,獲得禪悅,應是湖心寺夜坐的主要感受。就筆功而言,這首詩體物傳神,虛實相生,對仗工巧,既含有議論,又唱嘆紆徐,應是佳制。
上一篇:禪詩《游靈鷲寺》原文|賞析
下一篇:禪詩《澄元谷》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