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冰《草堂集序》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1。涼武昭王暠九世孫2。蟬聯(lián)圭組3,世為顯著。中葉非罪4,謫居條支5,易姓與名6。然自窮蟬至舜7,五世為庶8,累世不大曜9,亦可嘆焉。神龍之始10,逃歸于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11。驚姜之夕12,長庚入夢13,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稱太白之精14,得之矣。
不讀非圣之書15,恥為鄭、衛(wèi)之作16,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辭。凡所著述,言多諷興,自三代以來、《風》、《騷》之后,馳驅屈、宋,鞭撻揚、馬,千載獨步17,唯公一人。故王公趨風18,列岳結軌19,群賢翕羽20,如鳥歸鳳。盧黃門云21:陳拾遺橫制頹波,天下質文翕然一變22。至今朝詩體,尚有梁、陳宮掖之風23,至公大變,掃地并盡。今古文集,遏而不行,唯公文章,橫被六合24,可謂力敵造化歟25!
天寶中,皇祖下詔26,征就金馬27,,降輦步迎,如見綺皓28。以七寶床賜食29,御手調羹以飯之,謂曰:“卿是布衣30,名為朕知,非素蓄道義,何以及此。”置于金鑾殿31,出入翰林中32,問以國政,潛草詔誥33,人無知者。丑正同列,害能成謗;格言不入34,帝用疏之。公乃浪跡縱酒,以自昏穢35。詠歌之際,屢稱東山36。又與賀知章、崔宗之等自為八仙之游37,謂公謫仙人38,朝列賦謫仙之歌凡數(shù)百首39,多言公之不得意。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賜金歸之。遂就從祖陳留采訪大使彥允40,請北海高天師授道策于齊,州紫極宮41,將東歸蓬萊42, 仍羽人43, 駕丹丘耳。
陽冰試弦歌于當涂44。心非所好,公遐不棄我,乘扁舟而相顧45。臨當掛冠46,公又疾亟 47,草稿萬卷,手集未修48,枕上授簡49,俾予為序。論《關睢》之義,始愧卜商50;明《春秋》之辭,終慚杜預51。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52,當時著述,十喪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時寶應元年十一月乙酉也53。
【注釋】 1隴西成紀:指漢初隴西郡成紀縣,在今甘肅秦安縣北。2涼武昭王暠 (gao搞):李暠,為李廣十六世孫,曾建西涼國,涼武昭王是其謚稱。 3圭組:代指官爵。圭,守邑的符信。組,系玉佩的綬帶。4中葉:中世。非罪:無辜。 5條支:古西域國名。據(jù)范傳正所作墓碑,說一房被竄于碎葉。郭沫若考證碎葉即今蘇聯(lián)托克馬克城,而碎葉是屬于條支的。 6易:更改。 7窮蟬至舜:指舜以前五代祖輩,即窮蟬、敬康、句望、橋牛、瞽叟,都未做過官。 8庶:百姓。 9曜:日光。此為顯赫義。 10神龍:唐中宗李顯年號,共三年(705—707)。11伯陽:老子李耳的字。據(jù)《藝文類聚·靈異部》,傳說老子母在李樹下生了老子,指李樹以為姓。此處說生了李白,并恢復李姓。 12驚姜之夕:指臨產(chǎn)之夜。驚姜,用。《左傳·隱公元年》“莊公寤生,驚姜氏”意,指生孩子。 13長庚:即金星,又稱太白星。 14太白之精:據(jù)《唐摭言》,賀知章一見李白,謂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15非圣之書:不是圣賢所作的書。 16鄭、衛(wèi)之作:《詩經(jīng)》中鄭風、衛(wèi)風多情歌,舊斥為淫靡之音。 17獨步:無人比肩。 18趨風:疾行。 19列岳:唐虞時四岳分掌四方諸侯,此處列岳指各地區(qū)大員。結軌:車輛不斷。 20翕(xi習)習:盛多貌。 21盧黃門:盧藏用,曾歷官吏部、黃門侍郎、故稱。 22質文:指內容與文彩。翕然:疾變貌。23宮掖:宮中。掖,掖庭,嬪妃所居處。 24六合:天地四方。此指天下。 25造化:天地自然。 26皇祖:指玄宗。他是當時皇上代宗的租父,故云。 27金馬:漢代宮門名。此指朝廷。 28綺皓:秦末商山四位老隱士,即東園公,綺里季、夏黃公、角(lu鹿)里先生,人稱四皓。漢高祖曾隆重接待。 29七寶床:七寶鑲飾的坐榻。 30卿:古時君上對臣下的愛稱。 31金鑾殿:唐大明宮內殿名,在翰林院旁。32翰林:翰林院。當時李白供奉翰林。 33詔:皇帝所頒發(fā)的命令文書。誥:皇帝封贈、授官的命令。 34格言:正言。 35昏穢:昏醉不振作。 36東山:山名,在會稽,江寧亦有東山,為晉謝安隱居處。此處即指謝安。 37八仙:即酒中八仙。杜甫作有《酒中八仙歌》。 38謫仙人:仙人之謫居人世者。 39朝列:朝中同僚。 40彥允:李彥允,是李白的族祖父。 41北海:郡名,又稱青州。高天師:道士高如貴。授道篆:接受道教圖篆以表明正式入教的一種宗教儀式。齊州:即濟南郡。紫極宮:老子廟。 12蓬菜:神話中渤海三神山之一。 43仍羽人:依從飛仙。仍:就、因。《楚辭·遠游》:“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舊鄉(xiāng)。” 44試弦歌:謂試作縣官。《淪語》記言偃作武城宰,弦歌而治,后為縣令的典故。 45相顧:實際是來投靠,這里是客氣活。 46掛官:辭官。 47疾亟(ji 疾):疾危。 48未修:未修訂整理。 49授簡:以文稿相付。 50卜商:即子夏,孔子弟子。據(jù)說《詩經(jīng)·周南·關睢》的序為他所作。 51杜預:字元凱,西晉人。曾注釋整理《左傳》一書并為之寫有序文。 52避地:暗指貶謫夜郎以來的遭遇。53寶應:唐肅宗年號。寶應元年為公元762年。乙酉:初十日。
【今譯】 李白,字太白,隴西郡成紀縣人。西涼武昭王李暠九代孫。先世相繼為官,各代均為顯宦。中世無辜遭譴,貶謫遷居條支,改變姓名。但自李白之前五代,全為平民,家道中落,令人嘆惜。中宗神龍初年,逃回蜀地,恢復原姓而李白出生。臨產(chǎn)之夜,其母夢見太白星,所以生下來取名為白,而字以太白。當世人贊李白為太白星精,可說與其出生之兆相符。
非圣賢所著之書先生不讀,以寫作鄭、衛(wèi)之音的作品為恥,故先生的言辭多與天上仙人相類。其所有的著述,文字多比興諷諭,從夏、商、周三代以來,《詩經(jīng)》、《楚辭》之后,追逐屈原、宋玉,指責并超過揚雄、司馬相如,千年上下,無可倫比,只有先生一人特出。所以王公貴人竟相結識,各地方大吏車馬過從甚多,賢才之士紛紛前來瞻仰,猶如百鳥之朝鳳凰。盧藏用曾說:陳子昂抨擊抑制頹靡的文風,天下詩文創(chuàng)作在內容與形式的關系上迅速發(fā)生變化。到我朝以來的詩歌體調,還有梁、陳宮廷的余風,至先生振起,出現(xiàn)大變,六朝風氣被掃除得干干凈凈。古人及當代人的文集,被遏制不得流行,只有先生的詩文,籠罩天下萬物,可以說是與天地自然相當吧!
天寶年間,玄宗降旨,征聘先生入朝,并親自下車步行迎接,有如漢高祖接待“商山四皓”的隆盛。用七寶床賜給食物,皇帝親手調和羹湯給他吃,對先生說:“你是平民,名聲卻為我知曉,不是平時勤奮修養(yǎng)道義,怎能到這地步。”安置在宮殿,讓他出入翰林院,問他國家政事,暗中要他草擬各種手令,一般人都不能知道這事。同僚中的小人制造謠言毀壞他,使之遭受誹謗;他的正直之言不被采納,以此被皇上疏遠。先生就放浪行跡,盡興酣飲,以沉醉頹放解除郁愁。吟詠歌唱的時候,常常以東山謝安自擬。又與賀知章、崔宗之等人結為八仙之游,朋友皆稱先生為仙人謫世,朝廷中僚友賦寫謫仙的詩多至幾百首,大都說先生未能得志。皇帝知道李白不能長留,便賜給黃金讓其歸去。于是他又到從祖父陳留采訪大使李彥允處去,又請北海高道士在齊州紫極宮給他進行授道篆的大典,打算回轉蓬萊仙山,在丹丘上從仙人飛升上天。
陽冰承乏作當涂縣令,內心并不樂意,先生在遠處居然沒忘掉我,乘小舟來看望。正當我要辭官離去,先生病危,手稿雖聚集而尚未整理修訂,在病榻上交付給我,要我作序。子夏曾為《詩經(jīng)·周南·關睢》作序,我比之自覺惶愧;杜預曾給《春秋左氏傳》撰序作注,我更自慚不如。自從安史之亂起,先生流離轉徙八年之久,當時的著作,十成中喪失了九成,現(xiàn)在所保留的,也都是從旁人那里收集來的。這是寶應元年十一月初十日。
【總案】 這是為大詩人李白的《草堂集》寫的序文。此集后來已佚,序獨存。李陽冰論宗族關系,與李白很疏遠,但敘起行輩,卻算是李白的族叔,而年齡似較李白為小。他對李白很了解,也很推崇,加上李白臨終前投靠于他,交誼甚篤,由他寫這篇序是很合適的,而這篇文章的確寫得很好,可說李白托付極當。
文章共四段:第一段簡述李白先世的情況,并說明李白出生的時、地及降生的異兆。第二段寫李白的學風、文風及超凡的造詣,以及在世時的崇高聲望與文學上的不朽業(yè)績。第三段敘述李白政治生活上所達到的最高榮寵,遭受譖毀后的失志、憤懣和改而求仙的狂放性格。第四段對李白造訪表示榮幸,說明受托作序愧不敢當,交代了李白著述的存失情況及撰此序的時間。
文章著重介紹李白不平凡的生活經(jīng)歷,行文中充滿贊美之情,突出了李白的偉岸卓犖,讀之令人景仰。其中如敘李白之生,“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敘李白的文學造詣: “自三代以來, 《風》、《騷》之后,馳驅屈、宋,鞭撻揚、馬,干載獨步,唯公一人。故王公趨風,列岳結軌,群賢翕習,如鳥歸鳳。”敘李白影響:“今古文集,遏而不行,唯公文章,橫被六合,可謂力敵造化歟!”這些地方,不僅筆端傾注感情,而且文風雄放恣肆,與李白文風相近,讀之確能令人想望李白的豐采,頗有動人的魅力。序文對《草堂集》著墨不多,看似離題,但由于作者以簡捷之筆描繪出李白的人格與精神,這也就把握住了李白創(chuàng)作的本質特征,因而這樣寫應該說是更恰當、更成功。李白是一位帶有傳奇色彩的人物,本文敘述中也常常使用傳奇性筆法,這種寫法同表達的題材基本符合,使文章顯得十分生動。
這篇序是有關李白生平的最早傳記資料之一,在李白研究中具有重要文獻價值。
上一篇:羅隱《英雄之言》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宋庠《蠶說》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