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胤勣·浣溪沙》原文賞析
燕壘雛空日正長。一川殘雨映斜陽。鸕鶿曬翅滿魚梁。榴葉擁花當北戶,竹根抽筍出東墻。小庭孤坐懶衣裳。
這首詞歌詠初夏風物,抒發閑適之情。
“燕壘雛空日正長。”一起清新。“日正長”,晝長,這是夏日有別于春秋冬三季的一大特征。古詩詞中有不少作品詠及燕雛,唐李賀《南園十三首》其八云:“春水初生乳燕飛。”殷遙《春晚山行》寫得更美:“江燕引雛飛。”此詞說“雛空”,則強調雛燕已經長成,全都離巢而出,一如宋楊萬里《春盡感興》所謂“燕分數子別成巢”,也是初夏特有的景象。次句“一川殘雨映斜陽”,春天,陰雨連綿三日、五日蓋常事,甚至浹旬經月。立夏后則多陣雨,陣雨過后,斜陽復出,夕照滿川,波光粼粼,討人喜愛。“鸕鶿曬翅滿魚梁”,承上句而來,寫雨后斜陽之中,魚梁上站滿了鸕鶿,悠閑地曬著被陣雨打濕的翅膀。鸕鶿,又名魚鷹,俗稱水老鴉,入水捕魚其速如鷹,靜立時卻又兀若木雕,唐皮日休《魚梁》詩云“靜下鸕鶿侶”,就特為拈出一“靜”字來形容。它們一身蒼黑的羽毛,兀立在一片金光中,蒼黑與金黃形成極為強烈的色差,好似一幅精彩的攝影佳作,讓人驚絕。
下片轉寫庭院花、竹,并由景及人。“榴葉擁花當北戶”,夏日紅石榴花極為鮮艷,唐韓愈詩云“五月榴花照眼明”(《題張十一旅舍三詠·榴花》),蘇軾也有“榴花開欲燃”(《阮郎歸》)之句,元馬祖常更不無夸大地形容道:“園紅榴火煉”(《求趙伯顯畫家山圖》)。而此詞既不寫其紅,亦不寫其艷,只說綠葉簇擁榴花,其紅其艷得濃翠之反襯,愈加鮮明。故清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五云:“‘擁’字煉,能寫出榴花之精神。”“竹根抽筍出東墻”,與上句屬對工整。北戶紅榴,東墻綠筍,交相輝映。古代文士多愛竹,至有“不可一日無此君”之說。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杜甫就曾有過“舍下筍穿壁”(《絕句》)的描寫。歐陽修《滄浪亭》詩云:“新篁抽筍添夏影。”此則老竹已斫,殘根猶抽新筍,愈見夏日勃勃生機。前五句皆景,結句“小庭孤坐懶衣裳”,則由景及人。詞人獨坐小庭,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閑適極了。榴葉擁花、竹根抽筍的小院是其孤坐的小背景,而雨后斜陽、鸕鶿晾翅的水面則是大背景。“懶衣裳”,略同馬祖常《泉南孫氏園亭》詩“誰謂衣裳懶,予今杖屨煩”的“衣裳懶”。一“懶”字頗可玩味,它寫出了詞人盡情地享受雨后斜陽柔和的光和熱,享受清新爽朗的空氣,在大自然的愛撫下,怡然自得,有說不出的舒暢,以至動都不想動一下。
這首詞以色調的強烈對比構成爽朗明快的畫面,寫夏景清新如繪。上片魚梁曬翅的鸕鶿映帶下片小庭孤坐的詞人,兩結句合勘,不由讓人發出會心的微笑:鳥閑人慵,好個懶洋洋的夏天!
上一篇:《王磵·浣溪沙》原文賞析
下一篇:《趙可·浣溪沙》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