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邁《稼軒記》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國家行在武林1,廣信最密邇畿輔2。東舟西車,蜂午錯出3,勢處便利,士大夫樂寄焉。環城中外,買宅且百數4,基局不能寬5,亦曰避燥濕寒暑而已耳。
郡治之北可里所6,故有曠土存:三面傅城7,前枕澄湖如寶帶8,其從千有二百三十尺9,其衡八百有三十尺10,截然砥平11,可廬以居12。而前后相攸者13,皆莫識其處。天作地藏,擇然后予14。
濟南辛侯幼安最后至15,一旦獨得之。既筑室百楹16,財占地什四17;乃荒左偏以立圃18,稻田泱泱19,居然衍十弓20。意他日釋位得歸21,必躬耕于是22,故憑高作屋下臨之,是為“稼軒”23。而命田邊立亭日“值杖”24,若將真秉耒耨之為者25。東岡西阜26,北墅南麓27,以青徑款竹扉28,錦路行海棠29。集山有樓30,婆娑有堂31,信步有亭32,滌硯有渚33,皆約略位置34,規歲月緒成之35。而主人初未之識也36,繪圖畀予曰37:“吾甚愛吾軒,為吾記。”
余謂侯本以中州雋人38,抱忠仗義,章顯聞于南邦39。齊虜巧負國40,赤手領五十騎縛取于五萬眾中41,如挾毚兔42,束馬銜枚43,間關西奏淮44,至通晝夜不粒食45;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46!圣天子一見三嘆息47,用是簡深知48:入登九卿49,出節使二道50,四立連率幕府51。頃賴氏禍作52,自潭薄于江西53,兩地震驚54,譚笑掃空之55。使遭事會之來56,挈中原還職方氏57,彼周公謹、謝安石事業58,侯固饒為之59。此志未償,因自詭放浪林泉60,從老農學稼,無亦大不可歟61?
若予者,倀倀一世間62,不能為人軒輊63,乃當急須祓襫襫64,醉眠牛背,與蕘童牧豎肩相摩65。幸未黧老時66,及見侯展大功名,錦衣來歸67,竟廈屋潭潭之樂68,將荷笠棹舟69,風乎玉溪之上70。因園隸內謁曰71:“是嘗有力于稼軒者72。”侯當輟食迎門73,曲席而坐74,握手一笑,拂壁間石細讀之75,——庶不為生客。
侯名棄疾,今以右文殿修撰,再安撫江南西路云76。
【注釋】 1行在:本作“行在所”,皇帝出行駐留所在地。 武林:舊時對杭州的別稱,以武林山得名。南宋遷都杭州,升州為臨安府,稱臨安為行在,表示不忘舊都汴梁而以臨安(武林)為行都之意。 2廣信:宋信州上饒郡(今江西省上饒市)。 密邇(e耳):貼近。 畿輔:京都周圍附近的地區。 3蜂午:猶“雜沓”,紛然并起貌。 錯出:交錯繽紛貌。4且:副詞,用在數詞的前面,猶言“將近”。 5基局:地基,面積。6可:大約。里所,里許。 7傅,通“附”,附著,靠著。 8枕:依傍。 9從:同“縱”。 10衡:同“橫”。 有:同“又”。 11截然:平齊之貌。 砥(di抵)平:象磨刀石一樣平坦。 12廬:作動詞用,猶言“筑廬”。 13相(xiang向):察看,勘察。 攸:處所。14擇然后予:經過慎重挑選才能給予。 15侯:古代對州官的尊稱。辛幼安:即辛棄疾(1140——1207),山東濟南人,南宋著名愛國詞人。著有《稼軒長短句》,存詞六百多首。 16百楹(ying盈):百間。 17財:同“才”。 什四:十分之四。 18荒:空下。 左偏:左邊。 圃:園圃。 19泱泱(yang央):廣大貌。 20衍:擴展。 十弓:即五丈(五尺為一弓)。 21意:猜想,預料。 22躬耕:親自耕種。23稼軒:《宋史·辛棄疾傳》:“嘗謂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故以稼名軒。”24植杖:用《論語·微子》“植其杖而耘(扶著拐仗去鋤草)”之意。 25秉:拿著。 耒:犁柄。 耨(nou):小手鋤。 26阜:土山。 27墅(shu)術):田野的草房。 麓:山腳。 28款:款步,緩步。 青徑:青翠色的小路。 扉:門。 29錦路:錦繡似的道路。行:導引。 30集:搜集。 集山有樓:要收覽眾山的景色就要有樓臺。31婆娑(suo梭):盤旋,徘徊。 32信步:散步。 33滌:洗滌。渚(zhu主):小洲。 34約略位置:大體安排、布置。 35規:規定。 緒成:全部完成。 36識(zhi至):同“志”。 記:記在心里或用文字、符號標記。 37畀(bi畢):給予。 38中州:本指河南,南宋時泛指淮河以北被金侵占的淪陷區。 雋:同“俊”。雋人,才智杰出的人。 39章顯:彰明顯著。 南邦:南國,指南宋。 40齊虜:指張安國等人。紹興三十二年(1162)正月,抗金義軍首領耿京派賈瑞、辛棄疾渡江朝見高宗,得到高宗的任命。在賈瑞和辛棄疾“奉表”南下時,義軍中的張安國伙同邵進殺害了耿京,投降了金人。 41“赤手”句:辛棄疾聞耿京被殺,義軍潰散,十分痛心。他毅然約統制王世隆和忠義軍人馬全福等,率騎兵五十突擊濟州(今山東省巨野縣),沖進有五萬守軍的金營,把張安國綁縛馬上,連夜押回建康,斬首示眾。 42毚(chan禪)兔:狡兔。 43枚:形如箸,兩端有帶,可系于頸上,橫銜在口中,可以防止喧嘩。束馬銜枚,意即嚴禁放縱馬匹,不準士卒喧嘩。 44間(jian建)關:歷盡道路艱險。 奏:同“走”。 淮:淮水。 45不粒食:沒吃一點食物。 46興起:奮起,振奮。 47“圣天子”句:辛棄疾于乾道六年(1170)被宋孝宗召見于延和殿。 48簡:檢查。 深知:被了解,深受知遇。 49九卿:宋以太常、光祿、衛尉、太仆、大理、鴻臚、宗正、司農、太府為九卿,皆朝廷大臣。入登九卿,指淳熙五年(1178)任大理寺少卿(最高司法機關副長官)。 50出節使二道:淳熙五年下半年,辛調任湖北路轉運副使;次年春,改任荊湖南路轉運副使。 51四立連率幕府:連率,即連帥。幕府,指安撫官署。宋代安撫使兼一路軍政、民政大權,故稱帥。此句意謂四次連任安撫使。 52頃:不久以前。賴氏禍作:孝宗淳熙二年(1175)四月,一部分茶商在湖北南部起義,共推荊南茶商賴文政為首領,轉入湖南、江西,屢敗官兵。同年六月,南宋政府任命辛棄疾為江西提點刑獄,要他“節制諸軍,討捕茶寇”(《宋史·孝宗本紀》)。九月,辛棄疾誘殺了賴文政,撲滅了茶民暴動。 53潭:潭州。 薄:迫近。 54兩地:指湖南和江西。 55譚:同“談”。 掃空:將茶商軍一掃而空。 56事會:機會。 57挈(qie切):提攜,帶領。 職方氏:官名,掌管地圖與四方的職貢。唐、宋至明、清,皆于兵部設職方氏。還職方氏,收歸版圖。 58周公謹:周瑜,字公謹,三國時東吳人,曾任都督,與諸葛亮合力破曹操于赤壁。 謝安:東晉政治家。字安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太元八年(383),前秦軍南下,他使弟石與侄玄等力拒,獲得“肥水之戰”的勝利。 59饒:超出,勝過。 60詭:怪異,出乎尋常。 放浪:放縱不受拘束。 61無亦:副詞,表示委婉的反問,跟“豈不是"意義相近,但口氣比較緩和。 62倀倀(chang昌):無所見貌,無所適從。 63軒輊(zhi至):車子前高后低叫軒,前低后高叫輊,引申為高低、輕重,這里是重視的意思。 64祓襫襫(bo shi脖式):蓑衣一類的防雨服。 65蕘(rao饒)童牧豎:打柴草、放牛羊的孩子。蕘,柴草。 66黧(li離):黑色。人老則顏黑,故曰黧老。67錦衣:華美彩色的服裝,舊指貴顯者的服裝。 68潭潭:形容居宅深邃之貌。 69荷笠:戴著斗笠。 棹:搖船的用具,這里用作動詞,劃著,蕩著。 70風(feng諷):吟諷。《論語·先進》:“浴乎沂,風乎舞雩。” 玉溪:即上饒江,其上游在玉山縣(屬江西境),故有此名。 71因園隸內謁:由園西傳達請見。 72是嘗有力于稼軒者:請見的是曾為“稼軒”作記的人。 73輟食迎門:停止吃飯,到門口迎客。 74曲席而坐:主人坐于側席作陪,讓客人坐首席。 75壁間石:壁間石刻,指《稼軒記》的石刻文字。 76今以右文殿修撰,再安撫江南西路:現在帶著右文殿修撰的職銜,第二次作江南西路的安撫使。辛棄疾當時的職務是知隆興府江南西路安撫使,右文殿修撰只是一種虛銜。
【今譯】 國家的臨時首都遷于武林,上饒郡緊靠著京都地區。東西來往的車、船,紛繁交錯,絡繹不絕;由于上饒距武林很近,交通方便,士大夫都樂意住在這里。環繞城內外,買房居住的將近百家,可找不到寬闊的地基,也只能說是暫避燥濕寒暑罷了。郡城的北面約一里許,原有一塊空曠的土地,三面靠近城,前面依傍著澄清的湖水,猶如一條玉帶,縱長一千二百三十尺,橫寬八百三十尺,象磨刀石一樣平坦,可以筑室居住。而過去前來勘察宅地的人,都沒有發現這個地方。天生的一塊寶地,留著要挑選合意的主人,才能給予他。濟南辛侯幼安最后來到這里,有一天忽然獨自得到了它。已經建房百間,才占地十分之四;于是,空下左邊的地作為園圃,又辟出一大片稻田,居然有十弓之多。揣測辛侯的用意,是在將來離職還鄉之后,必定來這里躬耕,所以憑借高處建房而下面卻臨近園圃,這就是被稱為“稼軒”的地方。辛侯還派人在田邊建亭取名為“植杖”,好象他真的把著犁、鋤去操作那樣。這里,東有山嶺,西有土丘,北是田廬,南靠山腳,青翠色的小徑通向竹門,錦繡似的路旁遍種海棠。要一覽眾山的景色得有樓臺,要盤桓徘徊得有廳堂,要隨意漫步得有亭子,要洗滌硯臺得有小洲,這一切都大體有所規劃和布置,按照規定日期一一完成。新居建成之初,沒有文字記敘其事,主人繪了一幅建筑圖形給我,告訴我說:“我很喜愛我的‘稼軒’,替我寫篇文章記敘一下吧。”
我認為,辛侯本是中州的英俊之士,憑借他的忠肝義膽,赫赫聞名于南邦。適逢齊虜張安國等人叛國降金,辛侯赤手空拳率領五十名騎兵直奔金營,智縛叛將于五萬大軍之中,如挾持一只狡兔,束馬銜枚,無聲疾馳,歷盡艱險,西走淮水,甚至整天沒吃一點食物。那雄壯的聲威和英雄的氣概,使懦夫受到鼓舞而奮起!圣天子見到辛侯等義士也再三贊嘆不已,因此,辛侯深受皇上知遇之恩:入朝晉升九卿之位,外放兩次擔任轉運副使,四次連任安撫使的要職。不久以前,賴文政武裝叛亂,從潭州直逼江西,湖南、江西兩地大為震驚,辛侯談笑揮師把茶商兵一舉撲滅。如果遇著機會到來,把中原失地收歸大宋的版圖,那么,辛侯定會做出超過于周公瑾、謝安石的英雄事業。恢復中原的這一壯志未能實現,辛侯就出乎尋常地放縱于林泉之間,跟著老農學種莊稼,這種想法恐怕是很不對頭吧?像我這樣的人,大半生茫然不知所措,在別人的眼里也無足輕重,倒真應當立即披上蓑衣,醉眠牛背之上,跟打柴、放牛的孩子們摩肩為伍。我希望在沒有衰老的時候,還能親眼看見辛侯大建功名,衣錦還鄉,享盡深宅廣廈之樂,還將戴著斗笠,劃著小船,吟諷于玉溪之上。那時,我將通過園丁而請求拜見:“在下就是曾為‘稼軒’作記的人。”辛侯一聽稟告應當停止吃飯到門口迎接,讓客人坐在首席,自己側坐相陪,握著客手一笑,拂拭壁上石刻的《稼軒記》而細細品讀——希望自己不致成為一名生疏的客人。
侯名棄疾,現在帶著右文殿修撰的職銜,第二次作江南西路的安撫使。
【總案】 江西上饒,城北有一片空地,背城枕湖,風光秀麗。淳熙八年(1181)春初,辛棄疾任職江西安撫使時,即著手于帶湖之濱營建住宅,并以“稼”名軒,自號“稼軒居士”。洪邁此文即為辛棄疾帶湖新居落成而作。全文分六段。第一段,敘上饒鄰近杭州,交通近便,“士大夫樂寄焉”。“士大夫樂寄”為下文辛侯的“筑室百楹”作了伏筆。第二段,記敘帶湖新居的地理位置和周圍環境,特別突出其寬廣的面積,與首段的“基局不能寬”形成鮮明的對照,以見辛侯的得天獨厚。第三段,記敘園宅的構筑情況及取名“稼軒”的用意。“東岡”八句,寫新居的景觀和建筑,用工整而精煉的對偶句和排比句,音調鏗鏘,描摹如畫,饒有詩意。第四段,由屋及人,盛贊主人“壯聲英概,懦夫為之興起!”文中追記了辛氏早年的一段戰斗經歷:“齊虜巧負國……如挾毚兔” ,寥寥二十二字,把辛侯出其不意突襲敵營的迅猛聲勢和英雄氣概逼真地展現在讀者眼前。“如挾毚兔”四字,尤為傳神。作者對辛侯“契中原還職方氏”的壯志和雄才,甚為推崇,但對他“此志未償”而企圖退隱躬耕的打算表示了異議。第五段,希望老友繼續奮發有為,殷殷厚望,情見乎辭。末段,點出辛侯之名及現任官職,以結全篇。文章寫得委婉曲折,流暢自然,敘事寫景,形象生動,而又渾然一體。結構縝密,銜接自然,讀來引人入勝。
上一篇: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韓愈《答李翊書》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