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點絳唇 紫陽寒食》
寒食今年,②紫陽山下蠻江左。③竹籬煙鎖,何處求新火。④ 不解鄉音,只怕人嫌我。愁無那,短歌誰和,風動梨花朵。
【注釋】 ①紫陽:即紫陽山,在今湖南武岡縣。寒食:即寒食節,清明前一天。這一天需禁火。②今年:指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其時作者避亂至紫陽山。③新火:唐朝制度,清明日賜百官新火。杜甫《清明》詩:“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蠻江:古代北方人稱南方為蠻,此處指紫陽山近處的江水。左:指江南。④無那:無奈何。
【譯文】 今年寒食節,來到湘江南岸的紫陽山下。煙霧迷漫把竹籬茅舍籠罩封鎖,寒食日后將到何處覓求新火。
我不會講當地方言,初來乍到生怕別人討嫌我。愁來左思右想無辦法,唱著小曲又無人和,只有東風吹動著梨花朵朵。(湯俊峰譯)
【總案】 金兵入侵,首先遭難的是中原民眾。為了躲避戰火,他們背井離鄉,逃奔到南方。漂泊異鄉,舉目無親,內心本來就感到孤獨,而區域方言的不通,北方人不懂南方方言,彼此不能交流感情,無形中更增加了一層與當地人的隔寞。建炎四年(1130)洛陽人陳與義避亂至湖南武岡時,對此深有體驗。這首《點絳唇》詞就生動地表現出漂泊者的這種心理。從中原大地來到這荒遠的“蠻江左”,他多么渴望能與當地鄉親交流溝通,傾訴旅途的勞頓驚駭,以宣泄苦悶,獲得些許慰籍,可又不懂方言鄉音,生怕因誤會而讓人討謙。那份渴望同情與理解卻因語言的隔閡障礙而怕誤解的矛盾心態, 這簡短的詞章中,表現的多么深切!這幾乎是中國詩歌史上從未表現過亂時代的人生感受。
上一篇:馮延巳《清平樂》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吳文英《點絳唇試燈夜初晴》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