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至《七言詩·早朝大明宮》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賈 至
銀燭朝天紫陌長,禁城春色曉蒼蒼。
千條弱柳垂青瑣,百囀流鶯繞建章。
劍佩聲隨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爐香。
共沐恩波鳳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原詩今譯】
早朝的銀燭照耀著京城的修長道路,
禁城曉色蒼蒼,送來了春天的白晝。
大殿外如煙的新柳垂拂著宮門青瑣,
穿浪黃鶯繞著肅穆的宮殿飛鳴不休。
宮中佩劍的儀仗走上玉階禮貌相迎,
殿上的裊裊香煙飛上了大臣的襟袖。
中書省一群深受恩寵的伏案文官啊,
天天擬詔,以文章筆墨把帝王侍候。
【鑒賞提示】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賈至居官中書舍人,杜甫居官左拾遺,王維居官太子中允,岑參居官右補闕,四人都在京師長安。他們侍君立朝,同出同入,并肩偕游,互相唱和。這一年的春天,賈至因列班上朝而有《早朝》之作,然后杜、王、岑相繼奉和,四詩一出,一時傳為佳話。
唐代的東內大明宮,是自高宗之后各代皇帝的主要聽政之所,因而肅宗受朝,也在大明宮。“兩省”,即中書省和門下省,這是草擬政令和審議政令的兩個最高部門。賈至詩題原為《早朝大明官呈兩省僚友》,意思是:他把早朝的感受寫下來,呈送給中書、門下兩省的同僚友人請教。
君王受朝,臣下參拜,只是一種禮儀,本身并沒有多少詩意。因而清代的詩評家紀昀說:“此種題目,無性情風旨可言,仍是初唐應制之體。” (見《瀛奎律髓》紀評)這話說得很中肯。所以,凡寫朝省詩(“朝”是上朝面君,“省”是省內值勤)的人,只不過鋪張它的宏壯場面,渲染它的高華氣象,別的意思就很少了。對于賈至這首《早朝》原唱,我們也應該如此看待。
首先是,章法整飭。這首七律,前半首寫早朝之景,后半首寫呈僚友之意,各貼原詩題之半。在寫早朝之景時,從入宮之前寫起,一直寫到進入殿陛。“紫陌”指的是正對著大明宮的丹鳳門大街,大臣入朝,走的正是這一條路,所以說“朝天紫陌長”。“禁城”自然是指大明宮宮城。在丹鳳門大街上遠望大明宮,曉色蒼茫。然后就走到宮墻附近(“青瑣”就是宮墻),看見了千條弱柳。最后進入宮內(“建章”是漢代長安建章宮,詩中借用),聽見了百囀流鶯。這四句雖是寫景,而筆路極有次第,唯須細心領會。
上半首寫景,著重在客觀環(huán)境; 后半首寫呈僚友之意,著重在主觀意識。先寫官員們帶劍佩玉,丁咚作響,再寫他們的朝衣冠戴,沾惹爐香。這兩句充分體現了官員們的榮貴之感。因為意識到自己是如此的雍容華貴,因而就不能不對君王感恩戴德、竭力報效。所以結末兩句,就以勤于職事互相勸勉。這四句呈僚友之意,寫得莊雅正大,非常穩(wěn)重,非常得體。以上是章法。
其次是,氣象雄麗。前面說過,朝省一類詩作,主要以氣象高華雄麗擅場。氣象從哪里來?一方面要依靠融入詩句的事物本身,譬如本詩里的紫陌、禁城、青瑣、建章、玉墀、鳳池,就都是皇家氣象物事;另一方面,并且是主要方面,還必須用色彩渲染。本詩第一聯(lián)中的“銀燭”、“紫陌”、“曉蒼蒼”,其中的“銀”、“紫”、“蒼蒼”,都是明顯的色彩字眼。“千條弱柳”和“百囀流鶯”也暗暗關帶著綠和黃。物象和色彩組織配合得妥帖,所以氣象恢弘,沒有絲毫寒儉氣味。以上是氣象。
對賈、杜、王、岑四首《早朝》詩,詩評家認為,和作勝過原唱。有的評論家把賈作排在最后,不大贊賞。平心而論,發(fā)難發(fā)難,凡事總是起頭難。首唱的作者,要在無意中生意,要在無情中生情,憑空結撰,自我作俑,總要艱難一些。再說賈作在章法結構、氣象韻調方面也并不比其他三人遜色多少,正不必因杜、王、岑詩名之大而故意對賈作做許多苛求。
上一篇:白玉蟾《七言詩·早春》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駱賓王《五言詩·易水送別》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