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江南詞(三首)
【原文】
其一
江南[1]好,風景舊曾諳[2]:
日出江花[3]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其二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4],郡亭枕上看潮頭[5]。
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6]:
吳酒一杯春竹葉[7],吳娃雙舞醉芙蓉[8]。
早晚[9]復相逢!
【注釋】
[1]江南:主要是長江下游的江浙一帶。
[2]諳(ān):熟悉。
[3]江花:江邊的花朵。一說指江中的浪花。紅勝火:顏色鮮紅勝過火焰。
[4]山寺:指杭州天竺寺。桂子:桂花。
[5]郡亭:疑指杭州城東樓。看潮頭:錢塘江入海處,有二山南北對峙如門,水被夾束,勢極兇猛,為天下名勝。
[6]吳宮:指吳王夫差為西施所建的館娃宮,在蘇州西南靈巖山上。
[7]竹葉:酒名,即竹葉青。亦泛指美酒。
[8]吳娃:原為吳地美女名。此詞泛指吳地美女。醉笑蓉:形容舞伎之美。
[9]早晚:猶言何日,幾時。
【賞析】
白居易曾經擔任杭州刺史兩年,后來又擔任蘇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青年時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蘇杭,對江南有著相當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當他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回到洛陽后十余年,寫下了這三首《憶江南》。
至于作詞的具體時間,據劉禹錫《憶江南》詞小序中說:“和樂天春詞,依《憶江南》曲拍為句。”此詞在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陽,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詞也應在開成二年初夏。
這三首詞既是各自獨立成篇又是互為聯系的,必須把它們放在一起來分析。
第一首攝取一年之春的江南景色,寫得生機盎然,色彩艷麗。“日出江花紅勝火”一句刻畫在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紅得勝過火焰。表現出春天花卉的生機勃勃之態,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濃艷、熱烈之美。次句說“春來江水綠如藍”。春水蕩漾,碧波千里,詩人更夸張地形容它比藍草還要綠,這深濃的碧綠色,與上句日映江花的火紅色相映,便覺更加絢麗奪目。詩人敷彩設色,用色彩明艷的辭藻,很好地顯示出江南春色的迷人之態,像作者這樣長期居住在蘇杭的人自然是“能不憶江南!”即便素未到過江南的人也會急欲一睹為快。
第二首詞以“江南憶,最憶是杭州”領起,前三字“江南憶”和第一首詞的最后三字“憶江南”勾連,形成詞意的連續性。后五字“最憶是杭州”又突出了作者最喜愛的一個江南城市。如果說第一首詞像畫家從鳥瞰的角度大筆揮灑而成的江南春意圖,那么,第二首詞便像一幅杭州之秋的畫作了。
第三首詞點到吳宮,但主要卻是寫人,寫蘇州的歌舞伎和詞人自己。從整體上看,意境的變化使連章體詞顯得變化多姿,豐富多彩。
這三首詞,從今時憶往日,從洛陽憶蘇杭。今、昔、南、北、時間、空間的跨度都很大。每一首的頭兩句,都撫今追昔,身在洛陽,神馳江南。每一首的中間兩句,都以無限深情追憶最難忘的江南往事。結句則又回到今天,希冀那些美好的記憶有一天能夠變成活生生的現實。因此,整個組詞不過寥寥數十字,卻從許多層次上吸引讀者進入角色,想象主人公今昔南北所經歷的各種情境,體驗主人公今昔南北所展現的各種精神活動,從而獲得尋味無窮的審美享受。
這三首詞,每首自具首尾,有一定的獨立性;而各首之間,又前后照應,脈絡貫通,構成有機的整體大“聯章”詩詞中,顯示出作者謀篇布局的高超藝術技巧。
上一篇:庾信《舟中望月詩》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怨歌行》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