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無處不飛花2,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3,輕煙散入五侯家4(氣象詞調,居然江寧、嘉州作,以此得知制誥,宜也。托諷亦微婉不露)。
【校記】
1.寒食,《全唐詩》一作“寒食日即事”。
2.城無,《全唐詩》一作“風何”。
3.日暮,《全唐詩》一作“一夜”。
4.輕,《全唐詩》一作“青”。
【箋釋】
[寒食] 見本書卷三韓翃《送冷朝陽還上元》注。
[飛花] 落花飄飛。寒食正值清明節前,此處謂柳絮飄飛。
[御柳] 宮禁中的柳樹。沈佺期《和戶部岑尚書參跡樞揆》:“御柳垂仙掖,公槐覆禮闈?!?br>
[傳蠟燭] 舊時寒食節禁煙后重行舉火。古代宮中取火以賜近臣,再傳遞民家,故稱。寒食禁火后,宮中使臣以蠟燭分火于近臣,以頒新火?!豆沤袷挛念惥矍凹肪戆恕督麩熴@火》:“自冬至一百有五日至寒食,故世言寒食皆稱一百五。或者乃謂自冬至至清明,凡七氣,至寒食止百三日。殊不知歷家以余分演之也。司馬彪《續漢書》云:‘介子推焚林而死,故寒食不忍舉火,至今有禁煙之說。’盧象所謂‘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為一人’是也。太原一郡,舊俗禁煙一月。周舉為郡守,以人多死,移書子推,只禁煙三日。子美《清明》詩云‘朝來新火起新煙’,又云‘家人鉆火用青楓’,皆在寒食三日之后,則知禁煙止于三日也。而韓翃有《寒食即事》詩,乃云:‘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青煙散入五侯家。’不待清明而已傳新火,何耶?元微之連昌宮詞云:‘初過寒食一百六,店舍無煙宮樹綠。念奴覓得又連催,特勅宮中許燃燭?!话倭?,在清明之前,寒食之后,是時店舍已無煙,而宮中燃燭,乃一時之權宜乎?或云龍星,木之位也,春屬東方,心為大火,懼火盛,故禁火。是以寒食有龍忌之禁,則所謂禁煙,又未必為子推設也。”
[五侯] 見本書卷三韓翃《別汜水縣》注。
【輯評】
《韻語陽秋》卷一九:太原一郡,舊俗禁煙一月。周舉為君守,以人多死,移書子推,只禁煙三日。子美《清明》詩云:“朝來新火起。”又云:“家人鉆火用青楓?!苯栽诤橙罩螅瑒t知禁煙止于三日也。而韓翃有《寒食即事》詩,乃云:“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辈淮迕鳎褌餍禄鸷我?元微之《連昌宮詞》云:“初過寒食一百六,店舍無煙宮樹綠。”“念奴覓得又連催,特敕宮中許燃燭。”乃一時之權宜。
《古今詩話·取火》:《周禮》四時變火,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唐時惟春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戚里之家。故韓翃有曰“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之句。
《苕溪漁隱詩話后集·楚漢魏六朝下》:古今詩人,以詩名世者,或只一句,或只一聯,或只一篇,雖其余別有好詩,不專在此,然播傳于后世,膾炙于人口者,終不出此矣,豈在多哉?如……“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贝隧n翃詩也。
《而庵說唐詩》卷一二:“不飛花”,“飛”字窺作者之意,初欲用“開”字,“開”字下不妙,故用“飛”字?!伴_”字呆,“飛”字靈,與下句“風”字有情?!皷|”字與“春”字有情,“蠟燭”字與“日暮”字有情,“煙”字與“風”字有情。“寒食”二字又裝疊得妙。其用心細密,如一匹蜀錦,無一絲跳梭,真正能手。今人將字蠻下,熟玩此詩,則不敢輕易用字也。
《三體唐詩》卷一高士奇輯注:“日暮漢宮傳蠟燭”,燭所以傳火。元稹所謂“持敕宮中許然燭”是也。唐《輦下歲時記》:“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薄扒酂熒⑷胛搴罴摇保痘抡邆鳌罚夯傅鄯鈫纬仑S侯、徐璜武原侯、貝瑗東武陽侯、左管上蔡侯、唐衡汝陽侯。五人同日為侯,世稱“五侯”。自是權歸宦者,朝政日亂。唐自肅、代以來,宦者權盛,政之衰亂侔漢矣。此詩蓋刺也。《本事詩》謂翃德宗時以此詩得擢知制誥。
《重訂唐詩別裁集》卷二○:《寒食》,燭以傳火,清明日取榆柳之火賜近臣,此唐制也。元微之《連昌宮詞》:“初過寒食一百六,店舍無煙宮樹綠。夜半月高弦索鳴,賀老琵琶定場屋。力士傳呼覓念奴,念奴潛伴諸郎宿,須臾覓得又連催。特敕街中許燃燭,春嬌滿眼睡紅綃?!?br>
《圍爐詩話》卷一:韓翃《寒食》詩云:“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碧浦鰢捎诨鹿傥毡?,實代宗授之以柄。此詩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見意,唐詩之通于《春秋》者也。
《載酒園詩話又編·韓翃》:君平以《寒食》詩得名,宋亡而天下不復禁煙,今人不知鉆燧,又不深飛唐事,因不解此詩立言之妙。如“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二語,猶只澹寫。至“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上句言新火,下句言賜火也。此詩作于天寶中,其時楊氏擅寵,國忠、铦與秦、虢、韓三姨號為五家,豪貴榮盛,莫之能比,故借漢王氏五侯喻之。即賜火一事,而恩澤先沾于戚畹,非他人可望,其余錫予之濫,又不待言矣。寓意遠,托舉微,真得風人之遺。
《載酒園詩話又編·方干》:方有《寒食》詩最佳:“百花香氣傍行人,花底垂鞭日易醺。野余不知寒食節,穿林轉壑自燒云?!彪m寓意之遠不及君平,然韓所述者帝里風光、方自寫山林景色也。
《帶經堂詩話·總集門一·刪訂類》:宗柟識:予兄寒坪云:初唐風調未諧,誠然。盛唐以氣體勝,中晚以神韻勝。……又云:四首壓卷無疑(王維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齡之“奉帚平明”,王之渙之“黃河遠上”),若韓翃之《寒食》,張繼之《楓橋夜泊》,即次之矣。
王堯衢《古唐詩合解箋注》卷六:“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時,春花正開,旋開旋落,因風而飛,用“無處不”三字,遍地皆春光矣?!昂硸|風御柳斜”,以“柳”映上“花”字,以“風”應上“飛”字,而又以“斜”字貼“風”,以“東風”映上“春”字,而以“御柳”伏下“漢宮”,且于此句特提“寒食”,無裝疊之痕。“日暮漢宮傳蠟燭”,時雖禁煙,而宮中則傳燭以分火。“青煙散入五侯家”,五侯近君驕貴,傳燭必先及之。于是青煙飄揚,散布入五侯之家矣。五侯者,漢末宦官專權,桓帝封單超、徐瓊、貝瑗、左管、唐衢五人同日為侯,自是朝政日亂。唐自肅代以來,宦者權盛,政之衰亂,侔于漢,故此詩寓諷刺焉。
《重訂唐詩別裁集》卷二○:《寒食》,燭以傳火,清明日取榆柳之火賜近臣,此唐制也?!拔搴睢?,或指王氏五侯,或指宦官滅梁冀之五侯,總之先及貴近家也。
《唐詩合選詳解》卷四:上二句紀寒食之景,下二句紀寒食之事。時方禁煙,乃宮中傳煙以分火,則先及五侯之家,為近君而多寵也?;鹿僦湥即艘卜?。吳綏若曰:唐人禁至嚴。又,清明賜火,則寒食之暮為時近矣,乃遽賜五侯乎?時注以為宦官。予疑用王氏五侯事,謂貴戚也。德宗書此詩,則不知其為諷刺,此詩之所以佳也。
《讀雪山房唐詩序例·七絕凡例》:王阮亭司寇刪定洪氏《唐人萬首絕句》,以王維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齡之“奉帚平明”,王之渙之“黃河遠上”為壓卷,韙于前人之舉“蒲萄美酒”、“秦時明月”者矣。近沈歸愚宗伯,亦效舉數首以續之。今按其所舉,惟杜牧“煙籠寒水”一首為當……必欲求之,其張潮之“茨菰葉爛”,張繼之“月落烏啼”,錢起之“瀟湘何事”,韓翃之“春城無處”,李益之“邊霜昨夜”,劉禹錫之“二十余年”,李商隱之“珠箔輕明”,與杜牧《秦淮》之作,可稱匹美。
《讀雪山房唐詩序例·論文雜言四十一則》:韓君平“春城無處不飛花”,只說侯家富貴,而對面之寥落可知,與王少伯“昨夜風開露井桃”一例,所謂“怨而不怒”也。
《葚原說詩》卷三:絕句字句雖少,含蘊倍深。其體或對起,或對收,或兩對,或兩不對,格句既殊,法度亦變……兩不對,如……韓翃“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比?、四作主。
《詩境淺說》續編:首句言處處飛花,見春城之富麗也。次句言東風寒食,紀帝京之佳節也。三句言漢宮循寒食故事,賜燭近臣。四句言侯家拜賜,輕煙散處,與佳氣同浮。二十八字中,想見五劇春濃,八荒無事,宮廷之閑暇,貴族之沾恩,皆在詩境之內。以輕麗之筆,寫出承平景象,宜其一時傳誦也。
上一篇:《送李中丞赴商州》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送齊山人歸長白山》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