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適《煙霏樓記》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煙靠樓者,本西樓也,太守仲并更名之1。
余自湖口渡江2,沿淮北上至王潼洲,燒葦夜行3,投宿民舍。遲明4,道上車夫與牙兵相詈擊5,慰謝之6,然后肯去。踐小楊湖,一步數陷,所過空堤絕岸7,敗蘆衰莽而已。入濯港,乃見黃梅諸峰雄秀可喜。而百余里之間,碎坡叢岫8,靡迤連接9,淺泉細石,經絡田畔10,則蘄之士無不辟而居者相望矣。
然而州無城堞11,市無廛肆12,屋無樓觀13,佳卉良木不殖,公私一切簡陋。四方之集徒者,以欺誕茍且為生14,促具衣食止15。其于絕埃煩16,近清涼17,理榛荒18,致茂好19,居高覽遠,以遂其生之樂20,非惟不能,亦未之知也。故郡之涵暈、見山與超然觀之廢址21,不散則逼22,景蔽而意昏,皆不足以處。
煙霏者,直通判廳之西23。其下中洲隱士李之翰所居24,稍有犬之聲26,飛走喧寂,各會其性27。林樊間錯28,晻靄西去29,對靈虬、馬下等山30,拱揖賓伏31,陰晴旦莫,天地之氣迭為降升,登之者亦如在吳、越綺麗之鄉,湖、湘清幽之濱,使吟者忘句而飲者忘酒也。蓋一州之觀,無以過此。
夫蘄,山澤之聚,淮之名城也,豈其天趣不足哉32?特地力有未盡爾33。以余之不肖34,忝長吏于是35,不能疏滌其陋以安利之36,徒品擇其美以自縱也37,豈古人所謂富而教之者乎!38顧今之吏有不可以此責者39,故記其說以遺通判事朱君俁40,刻之樓上,使蘄之人能盡其性之德以為材41,盡其地之力以為利42,生殖遂長而英發43,器用堅實而久成44,如韓之樂45,公劉之芮鞠46,淇澳之君之47,亦欲其知自茲游者始也。
紹熙三年正月四日48。
【注釋】 1太守:本為對郡守的尊稱,沿用對知州的稱謂。仲并,字彌性,作過知州。 2湖口:在今江西九江市以北長江南岸。 3燒葦:點燃用蘆葦制的火把。 4遲明:侵晨。 5牙兵:在官衙當差的兵丁。詈擊:吵鬧。 6慰謝:道歉。 7空堤絕岸:空曠無物的堤岸。8碎破叢岫:零碎散布的山坡和叢集的峰巒。 9靡迤:延綿不斷貌。10經絡田畔:象經絡般穿插在田地間。 11城堞:城墻。 12廛肆:店鋪。 13樓觀:樓臺等高大建筑物。 14欺誕:欺騙。 15促具:勉強具備。 16絕埃煩:排除煩囂塵雜。 17近清涼:靠近清爽涼快。18理榛荒:請理雜樹荒草。 19致茂好:求得樹木茂盛的好環境。20遂:遂順,滿足。 21涵暉、見山:涵暉樓,見山亭。 22不散則逼:不是凌敵分散就狹窄逼促。 23直:正對。通判:宋代設置的府、州副長官。廳:官署。 24中洲:隱士李之翰居城西,依水為輔,水稱其地為中洲。 25鷗鷺之羽:鷗鷺之類的飛禽。 26雞犬之聲:雞犬的啼叫聲。 27各會其性:各自順著其天然的習性。 28林樊:籬笆。29晻靄:昏暗的云氣。 30靈虬、馬下:山名。 31拱揖賓伏:象打拱作揖那樣匍伏著。 32天趣:自然的情趣。 33地力:土地的生產能力。 34不肖:不賢。 35忝:謙詞,有辱于。長吏:官吏之長。36疏滌其陋以安利之:清除滌湯州中的弊陋讓民眾安居樂業。 37自縱:自己縱情娛樂。 38富而教之:儒家的先使人民富有,然后再進行禮樂教育的政治思想。始見于《論語·子路》,孟子、荀子也發揮了這一思想。 39顧:不過。 40遺(wei衛):贈與。通判事:任通判之職,即通判。 41盡其性之德以為材:通過教化以充分發揚百姓本性中的美德而成為有用之材。 42盡其地之力以為利:通過必要的行政手段以充分發揮土地的潛力而為百姓謀利。 43生殖遂長而英發:繁殖牲畜使順利成長而健壯。 44器用堅實而久成:器具堅同而耐用。 45韓之樂:《詩經·大雅·韓奕》篇,贊美韓侯賢明,國人逸樂。 46公劉之芮鞠:《詩經·大雅·公劉》篇,贊美公劉率周族由邰廷豳,在芮水邊創業的歡樂情景。 47淇澳之君子:《詩經·衛風·淇澳》篇,贊美衛武公的美德。48紹熙三年:公元1192年。紹熙:宋光宗趙惇年號。
【今澤】 煙霏樓,原來名叫西樓,是知州仲并更改的名稱。
我自湖口渡長江,沿淮河向北到達王潼洲,點燃了蘆葦扎的火把夜晚行進,投宿在老百姓家。侵晨,路上車夫和衙門的兵丁相互吵鬧,道歉后才肯離去。踏入小楊湖,走—一步要陷入泥中幾次,所經過的空曠堤岸,只有衰敗的蘆葦和叢莽而已。進入濯巷,才見黃梅境內的群峰,雄壯秀麗,惹人喜愛。然而在這百余里之間,零碎分布的山坡和叢集的山巒,延綿不斷地連接著,清淺的山泉和細小的溪石,象經絡那樣貫穿在田邊,這兒是蘄州的士人都在此辟地居住之處,廬舍到處可見。
然而州治沒有城垣,市場沒有店鋪,房屋沒有高大建筑,好花良木不栽植,公家官署和私家住宅都一樣簡陋。四方匯聚來此的人,用欺騙不法的手段謀生,只要勉強有衣食就行。他們對于排除塵雜煩囂,尋求清爽涼快,清理荒草雜樹,創造嘉木清蔭的好環境,居高望遠,以滿足生活的樂趣,不但做不到,也不知有這回事。州治內的涵暉樓、見山亭和超然觀的舊址,不是零碎分散,就是緊逼狹窄,景觀遮蔽而看不清,都不值得游處觀賞。
煙霏樓,正對著通判廳的西面。它下面是中洲隱士李之翰的住處,稍為具備流水、翠竹、花卉、泉石的美景。四旁的廬舍宅園,既寬敞又深奧,看上去并不簡陋。鷗鷺之類的飛鳥,雞、犬之類的禽獸,或飛翔或奔走,時喧鬧時靜寂,各各都遂順著其自然的性能。竹籬錯雜相間,沉沉暮靄向西飄去,對著靈虬、馬下等山,好象打拱作揖匐伏在下那樣,天有陰晴時有早晚,天地間的云氣輪番地或升或降,登上這樓的人,好似身處吳、越風光綺麗之鄉,洞庭湖、湘江湖幽之濱,能使吟詠者忘了詩句而暢飲者忘了酒。大概一州的景觀,再也沒有勝過這里的了。
蘄州,是山水聚會之處,淮河上的名城,難道是它天然的情趣不夠嗎?不,只是地力尚未能全部發揮罷了。象我這樣無能之人,愧任一州之長,不能清除滌蕩它的簡陋以使人民安居樂業,而只是品評選擇它的美景以便自己縱情取樂,這難道符合所說的“富而教之”精神嗎?不過,如今的有些官員,是不能這樣去要求的,所以記下這些話來贈給通判朱俁君,把它刻在樓上,使蘄州的人能充分發揚基本性中的美德以成材,盡量發掘其土地的潛力而謀利,牲畜順利成長而健壯,器物堅固而耐用,有如《詩經》中的《韓弈》、《公劉》、《淇澳》諸篇中所描述的那樣,由于官得其人而呈現出一派繁榮富足的景象,也要他知道從這次游覽的人開始做起。
紹熙三年正月四日。
【總案】 煙霏樓是蘄州風光佳勝之地,1192年,作者在任職蘄州時寫下了這篇題記。文章從蘄州的簡陋和煙霏樓的“不見其陋’’的對比中,引發出一片感慨,勉勵自己和同僚們,不應“徒品擇其美以自縱”,而要“疏滌其陋以安利之”。這種“富而教之”的儒家政治思想,體現了作者濟世救民的崇高抱負,也符合作者針砭弊政、宣揚教化的為文主張。文章結構巧妙,文筆典雅。寫蘄州之簡陋,直從初來上任時沿途經歷敘起,情致宛然,既避免平鋪直敘,又為下文疏滌其陋作鋪墊。描寫登臨煙霏樓之所見所聞,動靜相間,虛實并用,狀物生動,寫景工秀,讀來賞心悅目。
上一篇:柳宗元《游黃溪記》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徐夢萃《王彥與八字軍》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