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似君:誰為不平事?
這是首聲情激昂、正氣凜然的任俠詩。前十字述劍,后十字寫劍客。“一劍”而磨礪“十年”始成,可見功夫之精深,劍器之銳利。“霜刃”句言寒光射人,鋒刃嶄新,犀利中透出凜不可犯之氣。“未曾試”在不輕于用世中既可見其自矜自重,又露出急欲求試之心情。二句話似平淡,然此物之來歷、身價、神情、志向儼然如在目前,非凡寶劍竟似逸群高材!后十字正面寫俠客得劍時的義膽豪氣,語調由樸實厚重的敘述變為擲地有聲的宣告。它出現在一派“溫柔敦厚”的詩國樂章中,無異于極不協調而又果敢倔強的變調。“今日”本屬口語,可接在十年始成、從未輕試之后,就顯得鄭重其事。“把”是手持,“君”稱劍,句意謂今朝俠客端劍在手,仔細打量,陡覺自己(客)與劍(君)是那么相似:同是久煉成器之材,又都懷嫉惡如仇之志。“誰為不平事”是劍與客共同向人世不平發出的挑戰,十年苦磨,身懷絕技,只為打抱不平。著此一句,照亮全篇,精神境界頓異,不再是戰國以來亡命復仇的古劍客,而成為社會正義的新義士。
義士英豪雖有些理想化,卻非向壁虛造。唐傳奇中的紅線、聶隱娘、昆侖奴都是身懷絕技、輕生尚義的非凡人物。中唐景慕劍俠的詩尤多。李涉夜遭“綠林”索詩,竟公然吟道: “他時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王法一旦不能保民,人們也只有武力自衛一條路。賈島既生于“關山多寇盜,扶持帶弓刀”之世(《送李戎扶持往壽安》),少不了受“不平事”之窩囊氣,所以祛除“衲氣”,突破“詩教”,寫下這首敢怒能斗的《劍客》,對行俠之輩表達欽敬之情。
豪爽之氣,溢于行間。第二句一頓,第三句陡轉有力,末句措語含蓄,便不犯盡。(李锳《詩法易簡錄》)
上一篇:《別董大二首(選一)·高適》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十五夜望月·王建》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