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秦中感寄遠上人①》唐詩賞析,《秦中感寄遠上人》原文與注釋
孟浩然
一丘常欲臥,三徑苦無資。②
北土非吾愿,東林懷我師。③
黃金燃桂盡,壯志逐年衰。④
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
【注釋】 ①秦中:指陜西長安。上人:對僧人的敬稱。②三徑:指歸隱后所住的家園。西漢末,王莽專權,兗洲刺史蔣翊辭官回鄉,于院中辟三徑,惟與求仲、羊仲來往。后陶潛《歸去來兮辭》有 “三徑就荒,松菊猶存”句,后人遂以三徑指退隱家園。③東林:指廬山東林寺。④燃桂:《戰國策·楚策》:“楚國之食貴于玉,薪貴于桂。” 后遂以燃桂喻處境窘困。
【鑒賞】 這是一首寄方外人的詩,免不了稱羨對方的清凈無為,厭苦自己的塵俗不堪。詩中充滿了失意、悲哀與追求歸隱的情緒,是一首坦率的抒情詩。
孟浩然之所以四十歲入長安尋求仕途的發展,原因之一可在本詩中找到。詩人本有 “一丘常欲臥” 的歸隱心愿,但 “三徑苦無資”,即無財力維持歸隱生活。詩人窮困潦倒的處境,形成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所以北入長安求仕并非他所愿意做的,實有經濟上困窘的原因,詩人是很懷想東晉高僧慧遠在廬山的生活的。孟浩然的詩中也多次提到他的欲出仕是因為親老家貧的原因。在長安逗留的日子里,物價昂貴,盤纏將盡,原先的壯志因為這次碰壁、隨著年歲的增長而衰減。因此傍晚時分聽到暮蟬哀鳴時,心里就愴然增悲。詩末的兩句增強了全詩的悲憤氣氛。
本詩因是寫給方外人的詩,所以 “東林懷我師” 一語雙關,既懷想慧遠,亦代指懷想遠上人,十分貼切巧妙。
本詩另一特點在于直抒胸臆。情之難抒,在于抽象。詩人常借用具體事物的形象描寫以抒發感情,表達感情的詞語往往一字不用。而此詩卻一反這種通常的寫法。對 “一丘” 稱欲,對 “無資” 稱苦; 對 “北土” 則表示 “非吾愿”,思“東林” 自然 “懷我師”; 求仕進而不能,遂使壯志衰頹; 流落秦中,感涼風、聞蟬鳴而“益悲”。這種寫法如畫中的白描,不加潤色,直寫心中的哀苦愁悶,使人讀來并不感到抽象,反而覺得詩人的率真與明朗。
上一篇:《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唐詩賞析,《秋登蘭山寄張五》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韋莊·章臺夜思》唐詩賞析,《章臺夜思》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