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甫
素練風霜起, 蒼鷹畫作殊。
身思狡兔, 側目似愁胡。
絳鏇光堪摘, 軒楹勢可呼。
何當擊凡鳥, 毛血灑平蕪。
〔素練〕白色的畫絹。〔絳鏇(tao xuan)〕絳是系鷹用的絲繩,鏇是系鷹用的金屬圓軸。〔軒楹〕堂前廊柱。
這是一首詠畫詩。
象蒼鷹這種性情兇悍的鷙鳥,畫家在把它攝入畫面時,必然要以描繪其悍猛為主調。但是當詩人用詩這種語言藝術去再現畫面時,除了傳達畫中之物的體貌精神外,還有另一重內容,那就是對畫家表現手段的品評。這樣,一個主題就有了兩方面的內容,而兩方面內容又必須互相照映,相得益彰。
“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寫什么要有什么樣的筆墨。寫蒼鷹,那么遣辭造意必須與蒼鷹性格相協調。開首一句,突兀而起,文勢就象老鷹擊兔,迅捷悍猛:白色畫布上為何驟然風霜大作,原來是一只蒼鷹躍然而上。詩人看到的本來是一幅業已完成的畫圖,然而他卻偏不從眼前圖象落筆,別出心裁地說在蒼鷹將現未現之時,畫布上就已經蕩出一股肅殺之氣。“風霜”自然是從素練的白色生出,但素練之白并不必然地使人聯想到風霜,聯系素練之白與風霜之象的環節就是蒼鷹那種兇悍、使人感到冷森森的性情特征。詩人寫風霜也正是為蒼鷹勾勒一幅與之性情特征相適合的存在背景。此外還有一層用意是對畫工的贊嘆,畫上的蒼鷹能使人感覺到一片肅殺,這需要非常高超的技藝。開首一聯,兼顧主題兩個方面,最切詩題。
“㧐身思狡兔,側目似愁胡。”正面寫蒼鷹,著意凸現蒼鷹好斗、兇悍的個性特征,準確有力。用“㧐身”、“側目”形容鷹的居處姿式和眼神這些外在的形態,是實寫,是畫面上實有的東西。用“思狡兔”、“似愁胡”這些推想比況之詞寫觀者的印象:好斗的雄鷹盼望著搏擊最狡猾的兔子,它那雙邪視的眼睛郁結著仇視與力量。這是虛寫,畫面上沒有。虛實結合,把畫面蒼鷹刻畫得形神兼備。
正面寫過蒼鷹形神后,詩人又回到畫圖,進一步描寫蒼鷹的逼真。這就是第三聯:“絳鏇光堪摘,軒楹勢可呼。”按理說,既然是畫,那不論這鷹有無拴系,不論它掛在怎樣有利出擊的位置,它都是永遠不會從畫面中飛出來的。詩人在這里有意把畫物同活物混淆,目的就在于強調畫鷹的逼真與生動給人造成的錯覺:如果去掉束縛,它真的就要破畫而去了!違背生活的真實,是為了稱頌真實的藝術。
詩人既然把畫鷹看作有待解除羈絆的活鷹,它又據有那么好的地勢,于是詩自然推出最后兩句:“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什么時候讓這只雄鷹一展身手,擊殺那些凡俗的惡鳥啊!這兩句詩是上面所寫的蒼鷹的悍猛、好斗、呼之欲出等作了總結,也使蒼鷹兇悍的性情因與擊殺俗物的正義之舉相聯系而富于積極意義。在頌贊畫工于畫面上所表現出的精神時也展示出詩人自己的胸襟與非凡的抱負。浦起龍說:這兩句詩“乘風思奮之心,疾惡如仇之志, 一齊揭出。”
總之,這首詩氣勢不凡,風格勁爽,章法嚴謹,是題詠詩中的上乘之作。
上一篇:《畫眉鳥·宋·歐陽修》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留客住 鷓鴣·清·曹貞吉》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