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①》唐詩賞析,《秋登蘭山寄張五》原文與注釋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②
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③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④
時見歸村人,平沙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⑤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⑥
【注釋】 ①蘭山:在襄陽西北。篇名一作 《秋登萬山寄張五》。張五:名子容,唐先天二年 (713) 進士,隱居于襄陽峴山南約兩里的白鶴山,為孟浩然的同鄉至交。這首詩寫登高思友之情。②“北山” 二句:化用陶弘景《應詔詩》: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寫張五隱居在北山。北山:北面的山。隱者:當指張五。③始:一作“試”。④興:興致。⑤薺:一種野菜。⑥何當:何時當能。重陽節:農歷九月九日,古人以為九是陽數,月、日都是九,故稱重陽節,以為宜于長壽,所以有登高、賞菊、親友聚飲等風習。
【鑒賞】 這是一首懷念友人之作,寫登高思友之情。全詩情隨景生,而景又烘托情,兩者緊密聯系,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渾然一體。情飄逸而真摯,景清淡而優美,為孟詩代表作之一。
首句從晉代陶弘景《答詔問山中何所有》 的“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的詩句中脫化而來。
三四兩句起,進入題意。“相望” 表明對張五的思念,由思念而登 “萬山” 遠望,望而不見友人,但見北雁南飛。詩人的心啊,也隨鴻雁飛去,消逝在遙遠的天際。這是寫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雁也看不見了,而又近黃昏時分,心頭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卻使人逸興勃發。
“時見歸村人,平沙渡頭歇。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是寫從山上四下眺望,天至薄暮,村人勞動一日,三三兩兩逐漸歸來。他們有的行走于沙灘,有的坐歇于渡頭,顯示出人們從容逸然的樣子,帶有幾分悠閑。再放眼向遠處望去,一直看到 “天邊”,那天邊的樹看去細如薺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黃昏的朦朧中卻清晰可見,似乎蒙上了一層月色。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照應開端數句,既點出 “秋字”,更表明了對張五的思念,進一步顯示友情的真摯。
本詩作者創造了一個高遠清幽的境界,特別是前四句既沒有著力刻畫人物的動作,也沒有著力描寫景物,用樸素的語言,如實寫來,平淡而自然,展示了農村的靜謐和自然界的優美。這充分體現了 “語淡而味終不薄” (沈德潛語)的孟詩特征。
上一篇:《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唐詩賞析,《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孟浩然·秦中感寄遠上人》唐詩賞析,《秦中感寄遠上人》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