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哭晁卿衡①》唐詩賞析,《哭晁卿衡》原文與注釋
李 白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②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③
【注釋】 ①晁卿衡: 即晁衡,卿是尊稱。晁衡又作朝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呂。唐開元五年 (717),隨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團來中國求學,學成后留在唐朝廷內作官,歷任左補闕、左散騎常侍、鎮南都護等職,與當時著名詩人李白、王維等友誼深厚,曾有詩篇唱和。天寶十二年 (753) 晁衡以唐朝使者身份隨同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團返回日本,途中遇大風,傳說被溺死。李白此詩就是在聽到這個消息后寫下的。實際上這次海難晁衡并未被溺死。他隨風浪飄至海南島,輾轉回到長安,繼續仕唐,于大歷五年 (770) 卒于長安。②蓬壺: 即傳說中的蓬萊仙島。這里泛指海外三神山,以扣合晁衡歸途中島嶼眾多的特點。③蒼梧: 指郁洲山。據《一統志》 載,郁洲山在淮安府海州朐山東北海中。
【鑒賞】 這是一首悼亡詩。
詩題中的“哭” 字,表現了詩人失去好友的悲痛和兩人間超越國籍、民族的真摯感情,令全詩籠罩著一層哀惋悲傷的氣氛。
一、二句就直接點明了所哭的人和事。起句詩人回憶起不久前在長安都城里歡送晁衡返回日本時的盛況: 唐玄宗親自題詩相送,好友們也紛紛贈詩,表達美好的祝愿和殷切的希望。晁衡也寫詩答贈,抒發了惜別之情。次句緊承起句,詩人思緒由近及遠,憑借想象,揣度著晁衡在大海中航行的種種情景。“征帆一片” 寫得真切傳神。船行駛在遼闊的大海中,隨著海浪上下顛簸,時隱時現,遠遠望去,恰如一片樹葉飄浮在水面。“繞蓬壺” 三字放在 “征帆一片”之后更是微妙。將海外仙山比作島嶼眾多的日本,用 “繞” 字應孤帆,彎彎曲曲的航線似在飄泊無定,亦隱含了晁衡即將遇難。
三、四兩句詩人用比興的手法,對晁衡作了高度評價,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無限思念之情。第三句寫晁衡遇難,明月象征著晁衡品德的高潔,而晁衡溺海身亡,就如同明月沉淪于湛藍的大海之中。意景深邃,藝術境界也清麗幽婉,與次句中對征帆遠船環境的描繪結合起來,顯得自然而又貼切,令人產生無限的惋惜和哀思。尾句以景寫情,寄興深微。晁衡的不幸,不僅使友人悲痛萬分,連天宇也好似愁容滿面,層層白色的愁云籠罩著海中的蒼梧山,沉痛地悼念著晁衡的仙去。詩人在這里以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寫白云的愁來表達自己的愁,使詩意更加曲折含蓄,也就把悲傷的氣氛渲染得更加濃厚,更加令人回味無窮。
詩忌淺而顯。詩人在本詩中把友人不幸逝去、自己極度悲痛的感情用優美的比喻和豐富的聯想,表達得含蓄、曲折、豐富,體現了不落俗套的非凡藝術才能。在本詩中還可體味到詩人清新自然、浪漫飄逸的藝術特色和豪放風格。雖為悼亡詩,卻能寄哀情于景物,借景物以抒哀情,顯得大方而又瀟灑。
李白與晁衡的真摯友誼,不僅是盛唐的文壇佳話,也是盛唐威臨四海的重大體現。同時,也展示了中日兩國人民友好交往歷史中美好篇章之一。
上一篇:《杜甫·哀江頭》唐詩賞析,《哀江頭》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唐詩賞析,《喜外弟盧綸見宿》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