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經(jīng)典·杜甫《憶昔(其二)》七言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杜甫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①;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②;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③;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④;宮中圣人奏《云門》,天下朋友皆膠漆⑤;百馀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⑥。豈聞一絹直萬錢,有田種谷今流血⑦;洛陽宮殿燒焚盡,宗廟新除狐兔穴⑧。傷心不忍問耆舊,復恐初從亂離說⑨。小臣魯鈍無所能,朝廷記識蒙祿秩⑩。周宣中興望我皇,灑血江漢身衰疾(11)。
【解題】
杜甫《憶昔》詩有二首,此為其二。此詩作于代宗廣德二年(764)。全詩追憶往事,引以為鑒,故題日《憶昔》。此詩追敘開元盛世時國強民富,盜息人安,政治清明,風俗淳厚。但唐玄宗后期荒淫失政,致使戰(zhàn)亂發(fā)生,生靈涂炭。詩中“極望代宗撥亂反治,復見開明之盛焉”(仇兆鰲《杜詩詳注》卷一三)。
【注釋】
①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開元年間,中國封建經(jīng)濟發(fā)展為全盛時期,史稱“開元之治”。小邑:小城市。猶藏萬家室:尚且居住著萬戶人家(大邑則可想見)。②流脂:飽滿。粟(su)米:小米。倉廩(lin):貯存谷物的稱倉,貯藏米的稱廩。③二句寫社會安定。九州:傳說我國中原上古行政區(qū)劃分九州,后以此泛指全中國。豺虎:比喻盜賊。不勞吉日出:不必選定吉祥日子出行。④齊紈(wan)魯縞(gao):今山東一帶所產(chǎn)絲織品。齊為今山東省泰山以北黃河流域及膠東半島地區(qū),魯指今山東泰山以南地區(qū);紈是細致潔白的薄綢,縞是未染色的絹。班班:眾車行駛聲。桑:作動詞用,采桑養(yǎng)蠶織綢的意思。不相失:各守生產(chǎn)崗位,不會失散。⑤二句意謂宮中皇帝演奏《云門》之樂;朋友間親密無間,如膠似漆。圣人:指皇帝。云門:祀天神的舞樂名。
⑥百馀年:唐代自高祖武德元年(618)開國至玄宗開元末年(741),有一百二十多年。叔孫禮樂:叔孫通原為秦博士,后歸漢,為漢高祖劉邦制定禮樂。蕭何:漢初宰相,制訂《九章律》,今已佚。此處以漢初喻唐代前期的興盛。⑦此下轉(zhuǎn)入寫當今。二句意謂哪里聽說過一匹絹要值萬錢,有田可種谷如今卻不種,而在田里打仗流血。直:同“值”。⑧二句寫安史之亂后的慘狀。上句用東漢末董卓燒洛陽宮殿事喻指京師破壞之嚴重,下句則指廣德元年(763)十月吐蕃入侵,代宗奔陜,長安失陷,宗廟毀壞。狐兔:指入侵的吐蕃。新除:杜甫寫此詩時,吐蕃已退走,代宗已還長安,故云“新除”。⑨二句意謂詩人不忍向耆舊打聽情況,怕他們從安史之亂初講起,惹得彼此傷心。耆舊:年高有聲望的人。
⑩二句意謂自己是愚笨無能之人,蒙朝廷記得而授予官職享受俸祿。小臣:杜甫自稱。魯鈍:笨拙。記識(zhi):記憶。祿:俸祿。秩:官職,杜甫當時在劍南節(jié)度使嚴武幕府,為檢校工部員外郎。(11)二句意謂希望皇上能像周宣王那樣,使王室中興,衰疾纏身的詩人在成都熱切期待。周宣中興:西周宣王在其父厲王衰敗之后即位,一度使周王朝復興。我皇:指唐代宗。灑血:一作“灑淚”,極言自己企盼中興的迫切。江漢:唐人詩文中常以“江漢”指成都一帶。
上一篇: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七言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下一篇: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七言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