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經典·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七言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杜甫
將軍魏武之子孫①,于今為庶為清門②。英雄割據雖已矣,文采風流今尚存③。學書初學衛夫人,但恨無過王右軍④。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⑤。
開元之中常引見,承恩數上南熏殿⑥。凌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⑦。良相頭上進賢冠,猛將腰間大羽箭⑧,褒公鄂公毛發動,英姿颯爽來酣戰⑨。
先帝御馬玉花驄⑩,畫工如山貌不同(11)。是日牽來赤墀下(12),迥立閶闔生長風(13)。詔謂將軍拂絹素(14),意匠慘淡經營中(15)。斯須九重真龍出(16),一洗萬古凡馬空(17)。玉花卻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18)。至尊含笑催賜金,圉人太仆皆惆悵(19)。弟子韓幹早入室,亦能畫馬窮殊相(20)。幹惟畫肉不畫骨,忍能驊騮氣凋喪(21)。
將軍善畫蓋有神,必逢佳士亦寫真(22)。即今飄泊干戈際,屢貌靈常行路人(23)。途窮反遭俗眼白(24),世上未有如公貧。但看古來盛名下,終日坎坎壈纏其身(25)。
【解題】
此詩約作于代宗廣德二年(764),時杜甫在成都。丹青引:繪畫歌。丹青,本指繪畫的顏料丹砂和青雘(huo),后即為繪畫的代稱。引:樂府詩體名稱,相當于“歌”、“吟”。曹霸:唐代著名畫家,三國時魏高貴鄉公曹髦后裔,擅長畫馬與人物肖像,成名于開元天寶年間,官至左武衛將軍,故稱“曹將軍”。詩中先敘曹霸家世、藝術淵源及品德,繼而記其善畫人物肖像,再重點描寫畫馬的成就,末寫其當前的坎坷遭遇,感慨作結。全詩氣勢充沛,語言流暢,感慨淋漓,宛轉跌宕。有“七古神境”(黃生《杜詩說》卷三)之譽。杜甫同時還寫有《韋諷錄事宅題曹將軍畫馬圖歌》,可參讀。
【注釋】
①魏武:指曹操。公元220年,曹丕逼漢獻帝讓位稱帝建立魏朝后,追尊其父曹操為武帝。曹霸祖先曹髦乃曹操的曾孫。子孫:后代。②于今為庶:玄宗末年,曹霸以罪被貶為庶民。庶:平民。清門:清寒之家。③二句意謂曹操在漢末與劉備、孫權三分天下的割據業跡雖已過去了,但他的文學風度現在還后繼有人。今尚存:指曹霸。④二句意謂曹霸起初學習衛夫人的書法,只恨不能超過王右軍。衛夫人:名鑠,字茂漪,晉汝陰太守李矩妻,書法家,王羲之曾向她學習。王右軍: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曾任右軍將軍,故稱王右軍。⑤二句意謂曹霸畢生沉浸于繪畫事業,竟不知老之將至,視富貴如浮云。《論語·述而》:“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又:“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此處化用《論語》成句,寫曹霸專心于藝術、不慕榮利的高尚品格。⑥二句意謂在開元年間玄宗經常召見他,命他到南熏殿作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引見:由內臣引領以應皇帝召見。數(shuo):屢次。南熏殿:在興慶宮內。⑦二句意謂凌煙閣上的功臣畫像已經褪色,曹霸重新繪畫,又有了新面貌。凌煙功臣:唐太宗于貞觀十七年(643)二月命閻立本在西內凌煙閣上畫長孫無忌等二十四功臣像。少顏色:圖像暗淡褪色。開生面:指開元中玄宗命曹霸重新繪畫。⑧二句意謂忠良的宰相頭上戴著進賢冠,勇猛的將軍腰間佩著裝有長箭的箭袋。進賢冠:一種黑布制的冠。本古代儒者所戴,唐代百官上朝時都戴。
⑨二句意謂褒公、鄂公的頭發胡須都在飄動,威風凜凜地好像要來廝殺。褒公:褒國公段志玄;鄂公:鄂國公尉遲敬德;凌煙閣功臣像中排列第十和第七。颯(sa)爽:神采飛動貌。⑩先帝:指玄宗,玄宗卒于寶應元年(762)。玉花驄(cong):玄宗心愛的名馬,出自西域。驄:青白色的馬。(11)此句意謂畫工極多,但都畫得不像真馬。如山:形容人員眾多。貌:畫,描繪,動詞。不同:不同于真馬,不像。(12)是日:指玄宗召曹霸畫馬之日。赤墀(chi):宮內紅色臺階。(13)此句形容馬的神態。迥(jiong)立:昂頭屹立。閶闔:此處指宮門。生長風:神采飛動。(14)此句意謂皇帝下令命曹霸拂拭絹素準備作畫。絹素:白綢。(15)意匠:藝術構思。慘淡經營:苦心設計。(16)斯須:須臾,不久。九重:指皇宮。真龍:古代以馬高八尺為龍,形容其雄駿。(17)此句意謂真龍馬出現后,歷來平凡的馬就一洗而空。(18)二句意謂真的玉花馬好像反而在御榻上,榻上的馬圖和庭前的馬對峙相向,真假難辨。卻:反而。御榻:皇帝的坐具。屹(yi):高聳直立貌。
(19)至尊:皇帝。圉(yu)人:養馬者。太仆:掌管皇帝車馬的官員。惆悵:因感覺畫中的馬逼真而悵然若失。(20)韓幹:唐代畫家,京兆(今陜西西安)人,一說大梁(今河南開封)人。拜曹霸為師,后自成一派。天寶年間(742—756)在宮中畫名馬,以畫壯健雄駿著名。入室:比喻學問技能獲得師傳達到高深地步。窮殊相:畫盡了各種不同的形態。(21)二句意謂韓幹所畫名馬只畫出體格肥壯,不能畫出瘦骨精神,怎忍使驊騮駿馬精氣喪失。此處貶低韓幹以襯托曹霸。驊騮:周穆王八駿之一。(22)此句謂曹霸一定要遇到“佳士”才畫肖像畫。(23)二句意謂如今在戰亂年代到處飄泊,不得不經常畫平常的行路人肖像。(24)此句意謂曹霸失意不但得不到人們憐惜,反而遭受世俗人的輕視。晉代阮籍對當時司馬氏掌權不滿,常獨自出游遣悶,到了路的盡頭,就痛哭而回,他還常用白眼鄙視世俗之人。杜甫此處用一典故分屬兩方面的人。白:用作動詞,白眼看人。(25)二句意謂古來有盛名的人,往往終身窮困潦倒。 坎坎壈(kan lan):窮困不得志貌。
上一篇:杜甫《憶昔(其二)》七言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下一篇: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并序》七言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