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經典·丘為《尋西山隱者不遇》五言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丘為
絕頂一茅茨①,直上三十里。扣關無僮仆,窺室唯案幾②。若非巾柴車,應是釣秋水③。差池不相見,黽勉空仰止④。草色新雨中,松聲晚窗里。及茲契幽絕,自足蕩心耳⑤。雖無賓主意,頗得清凈理⑥。興盡方下山,何必待之子⑦。
【作者小傳】
丘為(703?—798?),嘉興(今屬浙江)人。累舉不第,歸山讀書。天寶二年(743)登進士第,時年約五十。歷仕主客郎中、司勛郎中,遷太子右庶子,以左散騎常侍致仕。終年九十六。與王維、劉長卿友善,時相唱和。其詩多寫田園風景。《題農父廬舍》詩“春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當對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名句有影響。其集已佚,今存詩十八首。
【解題】
此詩作年不詳。詩中寫尋訪友人不遇,不免悵惘,但所見景色優美,足以蕩滌心胸,領悟清凈之理,則不遇友人又無妨。暗寓王徽之雪夜訪戴逵之意。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一體,妥帖自然。
【注釋】
①茅茨(ci):茅屋。②二句謂敲門無仆人出迎,從門縫看室內惟見桌椅。表示室內無人。扣關:叩門,敲門。③二句乃詩人猜想之辭,意謂如果不是坐柴車出游,定當是到水邊釣魚去了。巾柴車:乘坐有巾覆蓋的柴車。巾,此處作動詞。秋水:用《莊子· 秋水》典,意指水邊。④二句意謂我來彼往差失不得相見,我的殷勤之意徒興仰慕之思。差(cha)池:差錯,失之交臂而過。黽(min)勉:殷勤。⑤二句意謂面對這種投合的幽雅絕倫的景色,自然足以蕩滌心胸耳目。茲:此,指上二句所寫雨中草色,窗里松聲。契:投合。⑥二句意謂雖然未能盡賓主之誼的樂趣,卻頗能領會佛家清凈之理。⑦《世說新語·任誕》記載,晉王徽之(字子猷)居山陰,夜大雪,興致勃勃乘舟至剡溪訪戴逵(字安道),既至門,卻還,人問其故,徽之云:“本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戴。”二句用其意。之子:此人,指所訪隱者。
上一篇:李賀《感諷(其一)》五言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下一篇:劉希夷《代悲白頭翁》七言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