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媽娘,無商量,
三歲賣我出去做梅香。
做梅香,苦難當:
吃末吃個薄粥湯,
著末著個破衣裳,
困末困個無腳床,
走末走個里弄堂,
打末打個蠻巴掌。
——《中國歌謠資料》第1集
這是一首婢女哀嘆自己不幸命運的悲歌,用吳語方言記載,地方色彩濃厚。梅香,舊時對婢女的通稱。
作者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敘述自己三歲起就被賣出,充當婢女,開始了她“做梅香,苦難當”的艱難人生歷程。緊接著,用一連串的排比句,從衣食住行幾方面,鋪敘了她困苦的生活境況:喝(吳方言意謂“吃”。下同)的是薄粥湯,穿(“著”)的是破衣裳,睡(“困”,應寫作“目睏”)的是地鋪,串(“走”)的是小巷子;不僅生活條件如此艱苦,而且還要動輒遭到主人蠻不講理的毒打。這就是舊社會丫環使女悲慘生活的真實寫照。
全詩句句押韻(量、香、當、湯、裳、床、堂、掌,ang韻),連貫上口。連動式的排比句使全詩顯得格外緊湊,第一人稱方式口述,更增添了實感,讀來一氣呵成,真實感人。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歌者矛頭所向,是指向造成她不幸命運的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的。對賣她出去的母親仍保有著親切的感情,詩的開頭以“阿媽娘”相稱,就是明證。因為吳語方言中以“阿”字冠在親屬稱謂前面,有親昵、尊敬的意思。在舊社會,勞動人民如果不是貧困受逼,哪個母親會舍得將親生女兒賣出去“做梅香”呢? “無商量”,就是因為迫不得已啊!
上一篇:《桃夭》原文|賞析
下一篇:《模擬》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