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元量
青天淡淡月荒荒,兩岸淮田盡戰(zhàn)場。
宮女不眠開眼坐,更聽人唱哭襄陽。
《湖州歌》共九十八首,系汪元量記宋帝降元,被押送北上的組詩。這是第三十八首。
這首詩通過一個宮女在被俘北押途中之所見所感,反映了淮河兩岸的劫后荒涼,喚起了對襄陽失守事件的歷史回憶,流露出詩人的亡國之痛。
起句“青天淡淡月荒荒”,寫宮女從船上仰望夜空,天色一片慘淡。月色一片荒寒。這給行程籠罩上一層悲涼的氣氛。“兩岸淮田盡戰(zhàn)場”,原先長滿莊稼的運河兩岸,如今滿目瘡痍,到處是戰(zhàn)火的殘跡,白骨成堆,野草叢生,荒涼之至。《湖州歌》第二十七首: “兩淮戰(zhàn)鼓不停撾,萬騎精兵賽夜叉。”第三十二首: “蘆荻颼颼風亂吹,戰(zhàn)場白骨暴沙泥。”第四十九首: “兵后人煙絕稀少,可憐戰(zhàn)骨白如山。”還有第三十六首: “兩淮極目草芊芊,野渡灰余屋數(shù)椽。兵馬渡江人走盡,民船拘斂作官船。”當時兩淮戰(zhàn)斗中的激烈情景和劫后的慘象,目不忍睹。
后兩句“宮女不眠開眼坐,更聽人唱哭襄陽”,寫宮女在這個不眠之夜的痛苦感受。宮女的“不眠”有許多原因,一是船上有全副武裝的元兵押送(第十首有“船頭船尾爛弓刀”之句),何得安寢?二為歸思和鄉(xiāng)愁所折磨(第三十首有“拋卻故家風雨外,夜來歸夢繞西湖”之句),難以入眠。三是由眼前的荒涼景色勾起了她的亡國之痛,根本就不想睡覺了。“坐”是姿態(tài),“開眼”是神態(tài),說明她一夜不曾合眼。夜深人靜,正當傷心之際,遠處傳來了那支在民間廣為流傳的《哭襄陽》歌聲,哀怨而纏綿,更不覺為之斷腸。
襄陽為湖北重鎮(zhèn),是宋兵唯一苦守的地方。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蒙古兵臨城下,守將呂文煥率領(lǐng)全城軍民拼死拒守,達六年之久。但最后終因宰相賈似道自圖淫樂,坐視不救,不得已獻城出降。襄陽一失,蒙古軍隊順江而下,勢如破竹,于德祐二年(1276)春天即攻陷宋都臨安,將宋幼主、太后、宮女、內(nèi)侍、樂官一行全數(shù)擄去,南宋滅亡。《醉歌》第一首汪元量沉痛地寫道: “呂將軍在守襄陽,十載襄陽鐵脊梁;望斷援兵無信息,聲聲罵殺賈平章。”嚴羽《有感》詩也說: “襄陽根本地,回首一悲傷。”襄陽為南宋的門戶和戰(zhàn)略要地,它的失守,引起了人們對賈似道的譴責,因而在民間傳唱開《哭襄陽》這支歌。此句以歌聲點破了死寂的畫面,而且還喚起了宮女的歷史回憶和亡國之痛,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詩人也借此抒發(fā)了自己滿腔的怨憤不平和亡國的悲哀。
錢唐汪元量,字大有,以善琴事謝后及王昭儀。國亡隨之而北。后為黃冠師南歸。其詩,見鄭明德、陶九成、瞿宗吉所載,僅三四首。夏日曬書,理云間人鈔書舊冊,得其詩二百三十余首,手寫為一帙。《湖州歌》九十八首,《越州歌》二十首,《醉歌》十首,記國亡北徙之事,周詳惻愴,可謂詩史。( 〔明〕錢謙益《跋汪水云詩》)
汪水云詩,元名人共相推許,有詩史之目。其詠宋幼主降元后事,皆得之目擊,多史傳所未載,而聲情凄惋,悲歌當泣,故國故君之思,斯須不忘,可以愧食祿之臣矣。(〔清〕潘耒《書汪水云集后》)
上一篇:《游金山寺·蘇軾》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澄邁驛通潮閣二首·蘇軾》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