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游無處不消魂。
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請先體會這首小詩后二句的境界:“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如果你閉上眼睛,你會看到,在古老的山道上,一個人在微微細雨中騎驢獨走。路,是靜靜的,原野,也是靜靜的,只有小雨淅淅瀝瀝,只有驢兒踏在路上有節(jié)奏的音響。你會感到,一切都充滿詩意:山野的景象、灑在面頰上的雨滴,伴著人生的感慨,一齊交織在心的圖畫里。你的心癢癢地,想要作詩,你覺得你是真正的詩人,你的命運決定了你必定要作一名詩人。你看,大詩人李白、杜甫、李賀、賈島都有騎驢賦詩的傳說,晚唐詩人貫休從杭州騎驢入蜀,曾有“千水千山得得來”的名句,現(xiàn)在你自己也騎著驢奔波,而且是入蜀——宋人都認為杜甫和黃庭堅入蜀以后,詩歌創(chuàng)作就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然而,這只是你詩意的感覺,是你帶有自身生活體驗的理解。事實上,這只是陸游寫作此詩的一部分內(nèi)容。對于陸游來說,作一名詩人并不是他的主要理想,他的主要追求是“王師北定”、九州大同,他向往的生活是“樓臺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fēng)大散關(guān)”,是“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然而,陸游終于只成為大詩人,而政治理想?yún)s屢遭破滅。
此詩寫于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冬。在此之前,陸游一直在南鄭,在四川宣撫使王炎幕中,參預(yù)軍機要事。同年九月,王炎調(diào)回臨安,由虞允文接替積極北進、力圖恢復(fù)的將領(lǐng)王炎,陸游也被調(diào)回成都,他感到自己的政治理想又一次破滅了。
在這一背景下再去理解詩人的這一首小詩,也許會有更深一層的體會:一方面,詩人的天性畢竟是詩人,所以,雖然長期奔走、衣服上沾滿了征塵,夾雜著澆愁狂飲的酒痕,但美麗的大自然仍然使詩人感覺到審美的愉悅:“遠游無處不消魂”。另一方面,詩人的終生追求畢竟是國家的事業(yè)。這樣來看,“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就滿含辛酸與惆悵了。
上一篇:王翰《涼州詞》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陸游《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二首》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