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鄺露·洞庭酒樓》原文賞析
落日洞庭霞,霞邊賣酒家。晚虹橋外市,秋水月中槎。江白魚吹浪,灘黃雁踏沙。相將楚漁父,招手入蘆花。
這是鄺露著名的一首寫景佳作。鄺露性格狂放不羈,行為奇特放達。在他三十歲左右時,在一個上元節(jié)之夜,和友人酒后騎馬觀燈,不慎沖撞了南海縣令黃熙印的儀仗隊,被以不敬拘留,馬也被沒收。鄺露不僅沒有認錯賠禮,反而狂性大作,當(dāng)眾用越音高唱“騎驢忽值華陰令,失馬還如塞上翁”的詩句來惹得旁觀者大笑不止。黃熙印惱怒異常,拒絕了御史梁森瑯的調(diào)解,要對鄺露繩之以法。為了避免迫害,鄺露亡命廣西,再縱游齊、燕、吳、楚。這首《洞庭酒樓》就寫于漫游吳、楚之時。詩用輕快的筆調(diào),濃艷的色彩,寫詩人在洞庭湖邊酒樓上的所見: “落日洞庭霞,霞邊賣酒家?!币粋€晴空萬里的秋日傍晚,洞庭湖平湖秋水,一望無際,在湖西邊的天幕上,一輪紅色的太陽正在緩緩西沉,落入水天交際的地平線,天邊的彩霞,五彩繽紛,璀璨奪目。在彩霞與地平線的交接處,隱隱約約地有酒旗招展,那是一處賣酒的人家。“晚虹橋外市,秋水月中槎?!币粫海赐ズ纳峡粘霈F(xiàn)了一座七彩長虹,如拱橋一般橫跨在湖的一角,透過彩虹向遠處望去,那里屋舍連片,炊煙裊裊,原來是坐落在湖邊的市井人家,如在畫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日落虹消,一輪明月冉冉從西邊升起。詩人的視線轉(zhuǎn)移到湖面之上,這時,滿湖的秋水,碧波蕩漾,月光的倒影映入湖中,出現(xiàn)了玉鑒瓊田千萬頃,月光如水水連天,水天一色的景象,而湖水上一條條的木筏簡直像是在月宮里穿梭西行,正如《博物志》 中所記載的,海上居民八月乘槎在銀河中浮游一樣令人神往、迷離?!敖佐~吹浪,灘黃雁踏沙。”上句寫湖中,平靜的碧波不時掀起白色的浪花,原來是魚在嬉戲、跳躍; 下句寫湖岸沙灘,成群的大雁在那里棲息、覓食。兩句中,上句寫魚掀白浪,用了一個“吹”字,下句寫雁宿沙灘,用了一個“踏”字,極寫浪白沙黃,似乎湖水中的白浪是由魚所吹起,沙灘上的黃沙陣陣,是由于棲息的大雁不斷踩踏所致。詩人通過細致的觀察和豐富的想象,用擬人化的手法,寫魚、寫雁,使魚雁的形象生動活潑,使水沙色彩的對比度更加鮮明,勾勒出洞庭湖的秋日傍晚一片勃勃生機的景象。“相將楚漁父,招手入蘆花。”時至黃昏,一條條漁船滿載魚蝦陸續(xù)靠在湖邊,漁人們相攜上岸,互相招手告別,他們的身影漸漸消失在蘆花叢中。他們的出現(xiàn)和消失,為洞庭湖的秋日黃昏增添了無限的詩意,象征著某種人生哲理,有言近而意遠之妙。
全詩用落日、晚霞、彩虹、市井、明月、秋水、水中魚、沙上雁、湖畔的蘆葦、木筏和相攜的漁人組成一幅色彩明麗、氣象萬千的洞庭秋日晚景速寫,色澤鮮艷明快,狀物細膩逼真而富于層次感,有時間的推移和空間的變幻,像蒙太奇一樣給人以身臨其境、目不暇接之感。詩人用筆瀟灑活脫,語言自然疏淡,似信口而出,不假力氣。這是鄺露詩中不求工而極工,以氣韻豐神取勝的代表作。
上一篇:古詩《沈德潛·泊舟版閘》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蘇曼殊·以詩并畫留別湯國頓(錄二)·海天龍戰(zhàn)血玄黃》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