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干《登垂虹亭二首》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一別三吳地,重來二十年。①
瘡痍兵火后,花石稻粱先。②
山暗松江雨,波吞震澤天。③
扁舟莫浪發,蛟鱷正垂涎。④
熠熠流螢火,垂垂飲倒虹。⑤
行云吞皎月,飛電掃長空。
壯觀江邊雨,醒人水上風。
須臾風雨過,萬事笑談中。
【注釋】 ①三吳:《水經注》以會稽、吳郡、吳興為三吳,即今紹興、蘇州、湖州一帶。重來二十年:作者二十年前,曾作客吳中。②花石:指花石綱。宋徽宗宣和間曾敕令江南各地交奇花異石,運送花石的船隊前后連屬,稱“花石綱”。③松江:即吳淞江。震澤:即太湖,古稱震澤。④浪發:輕率地出發。蛟鱷:蛟龍和鱷魚。作者以蛟鱷垂涎暗示當時各地風波險惡,時局動蕩。⑤熠熠:螢火的光亮。飲倒虹:傳說虹能吸飲,稱為虹飲。作者由垂虹亭想起了虹飲的典故。
【譯文】 和三吳之地相別,這一次重來已有二十年了。如今經過戰火的摧殘,滿目瘡痍。北宋的皇帝不恤民力,在江南一帶征花石綱,全不把稻粱農事放在心里,導致了今日的局面。松江上空一派陰云,雨水如注,連遠處的山峰都消失在云霧中間;太湖湖面上波濤洶涌,勢欲吞天。這扁舟可不能輕率地開發啊,水里的蛟龍鱷魚,正在向人垂涎呢!
垂虹亭四周,閃動著熠熠的螢火,長長的垂虹橋,似乎正垂在江邊吸飲江水呢。仰視天空,行云吞沒了皎潔的月亮,一道電光迅疾地掃過長空。多么壯觀啊,這吳淞江邊的陣雨!水上的風送來了醒人的涼意。一會兒風雨過去了,世上的萬事萬物,又都在人們的笑談之中。
【總案】 此二詩作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是年春,金兵南下,宋高宗從揚州倉皇渡江南逃,直至秋天,局勢才稍穩定。此時作者由故鄉重來吳越,過吳江垂虹亭,有感而賦。第一首寫得深沉雄渾,憂國憂民之情噴涌而出。頸聯“山暗松江雨,波吞震澤天”,將時局形勢暗寓其中,極為妥帖形象。第二首主要寫垂虹亭畔秋晚下雨的景色,氣勢雄偉,蕩人心胸。尾聯“須臾風雨過,萬事笑談中”,充分展示了作者無所畏懼的性格和樂觀開朗的精神,使前面的客觀景物描寫和詩人的主觀感受渾然一體。
上一篇:蘇轍《登上水關》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陳師道《登快哉亭》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