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 昔
憶昔南巡漢武皇①,樓船車馬日相望。輕裘鄠杜張公子②,挾瑟邯鄲呂氏倡③。秋盡旌旗營細柳④,夜深烽火獵長楊⑤。孤臣亦有遺弓淚⑥,不見當時折檻郎⑦。
①“憶昔”句,漢武帝曾巡南郡,渡江過彭蠡(江西鄱陽湖)等地,這里比喻明武宗之往南方游幸。 ②輕裘,形容優游飄逸的樣子。鄠(hù)杜,鄠縣(今陜西戶縣)杜陵。杜陵即樂游原,漢宣帝在此筑陵,乃改名,后亦為游娛之所。張公子,漢成帝時富平侯張放,為杜陵張湯之后代,常伴成帝微行出游,使成帝得以近幸趙飛燕。時有童謠云:“燕燕尾涎涎,張公子,時相見。” ③“挾瑟”句,戰國時大商人呂不韋經商于趙國國都邯鄲(今屬河北),取邯鄲善歌舞之姬人以進于子楚(即秦始皇之父)。倡,通“娼”。沈德潛《明詩別裁集》:“張公子指錢寧一流,呂氏倡謂劉孃。”錢寧,明武宗嬖臣,常誘武宗荒游,縱聲色為樂。劉孃,武宗在大同時所幸美人,參見黃佐《南征詞之五》。 ④細柳,漢文帝時周亞夫為將軍,屯軍細柳(在今陜西咸陽市西南)以備匈奴,世稱細柳營。這里借喻武宗好逞武功,自稱“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太師鎮國公朱壽”,將武業當作兒戲。 ⑤長楊,漢行宮名,因宮有長楊樹而名,故址在今陜西周至(盩厔)縣東南,供皇帝游娛,這里也借喻武宗常于夜間游幸,并以“細柳”密對“長楊”。 ⑥遺弓,指皇帝死亡。傳說黃帝乘龍升天后,其弓下墮,百姓乃抱弓而哭。 ⑦折檻,漢成帝時,槐里令朱云請斬安昌侯張禹。帝怒,欲誅云,云攀殿檻,檻折。后以比喻敢于直諫的臣子。杜甫《折檻行》:“千載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檻空嶙峋。”
【說明】 詩詠武宗好游幸,愛聲色事。兩聯對仗皆極工整高華,結末感慨于無朱云那樣倔強的折檻直臣。其實當時的直臣還是不少,只是多因此得禍。如正德十四年正月,武宗自太原還至宣府,命嬖臣江彬提督十二團營。及還京,復欲南幸,廷臣伏闕諫者百余人。彬激帝怒,皆下獄,多有杖死者,而寧王朱宸濠亦即謀反于此時。
上一篇:《在武昌作》明代詩賞析
下一篇:《憶遠曲》明代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