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策《莊辛說楚襄王》原文與翻譯、賞析
莊辛謂楚襄王曰①: “君王左州侯,右夏侯②,輦從鄢陵君與壽陵君③,專淫逸侈靡④,不顧國政,郢都必危矣⑤!” 襄王曰: “先生老悖乎⑥?將以為楚國襖祥乎⑦?”莊辛曰: “臣誠見其必然者也⑧,非敢以為國襖祥也。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⑨,楚國必亡矣! 臣請辟于趙⑩,淹留以觀之(11)。”
莊辛去之趙(12),留五月,秦果舉鄢、郢、巫、上蔡、陳之地(13)。襄王流揜于城陽(14)。于是使人發(fā)騶征莊辛于趙(15),莊辛曰: “諾。”
莊辛至。襄王曰: “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為之奈何(16)?”莊辛對曰: “臣聞鄙語曰(17):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18);亡羊而補牢(19),未為遲也。’ 臣聞昔湯、武以百里昌(20),桀、紂以天下亡(21)。今楚國雖小,絕長續(xù)短(22),猶以數(shù)千里(23),豈特百里哉(24)?
“王獨不見夫蜻蛉乎(25)?六足四翼,飛翔乎天地之間(26),俛啄蚊虻而食之(27),仰承甘露而飲之(28),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 不知夫五尺童子(29),方將調飴膠絲(30),加己乎四仞之上(31),而下為螻蟻食也(32)。
“夫蜻蛉其小者也(33),黃雀因是以(34)。俯噣白粒(35),仰棲茂樹(36),鼓翅奮翼(37),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 不知夫公子王孫(38),左挾彈(39),右攝丸(40),將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類為招(41)。晝游乎茂樹,夕調乎酸醎(42),倏忽之間(43),墜于公子之手。
“夫雀其小者也,黃鵠因是以(44)。游于江海,淹乎大沼(45),俯噣鱔鯉(46), 仰嚙?衡(47), 奮其六翮而淩清風(48), 飄搖乎高翔(49), 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 不知夫射者,方將修其碆盧(50),治其矰繳(51),將加己乎百仞之上, 被礛磻(52), 引微繳(53), 折清風而抎矣(54)。 故晝游乎江河,夕調乎鼎鼐(55)。
“夫黃鵠其小者也,蔡靈侯之事因是以(56)。南游乎高陂(57),北陵乎巫山(58),飲茹溪之流(59),食湘波之魚(60),左抱幼妾,右擁嬖女(61),與之馳騁乎高蔡之中(62),而不以國家為事; 不知夫子發(fā)方受命乎宣王(63),系己以朱絲而見之也(64)。
“蔡靈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輦從鄢陵君與壽陵君; 飯封祿之粟(65),而載方府之金(66),與之馳騁乎云夢之中(67),而不以天下國家為事; 不知夫穰侯方受命乎秦王(68),填黽塞之內(69),而投己乎黽塞之外(70)。”
襄王聞之,顏色變作(71),身體戰(zhàn)慓(72)。于是乃以執(zhí)珪而授之為陽陵君(73),與淮北之地也(74)。
【鑒賞】 這篇文章選自 《戰(zhàn)國策·楚策》。
楚襄王是楚懷王的兒子,楚懷王被秦昭王騙到秦國,扣留至死,楚襄王繼位。楚襄王不思奮發(fā)圖強,反而親信小人,荒淫自恣。從襄王十九年至二十二年,連連受到秦國進攻,兵敗地削,國勢衰微。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攻下楚國都城郢都,燒毀了楚國先王墳墓夷陵,楚軍潰散,襄王退守楚東北角的陳城。莊辛為國家、人民著想,不顧個人安危,對楚王進行了勸諫。這篇文章就是記敘莊辛對楚襄王的兩次極其懇切的諫諍。特別是第二次勸諫,在秦兵入侵,楚國首都淪陷,楚襄王流亡的情況下,詞意尤其尖銳。他強調說明,國君應勵精圖治,不能一味地驕奢淫逸,親近佞臣小人,對敵人喪失警惕,如不改正,必然導致亡國之禍。文章體現(xiàn)了《戰(zhàn)國策》的主要寫作特點:
其一,“開門見山”直切中心,點明主題,前后呼應,結構完整。這篇文章一開始,莊辛就一針見血地告訴楚襄王,你親信小人,“專淫逸侈靡,不顧國政,郢都必危矣”,繼言 “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國必亡矣!”事實證明莊辛所議的正確性。文章結尾點明楚王如與小人“馳騁乎云夢之中,而不以天下國家為事”,必然會被秦國逐出國土。開頭結尾遙遙相應,說明莊辛的勸諫同一般戰(zhàn)國縱橫策士的危言聳聽不同,他是在對形勢作出正確估計的基礎上,分析得出的結論,其結果也正如所料。
其二,《戰(zhàn)國策》文章多用比喻來說明道理,本文的比喻尤顯得集中而尖銳潑辣。整篇文章中大部分采用生動的比喻來論證縱情游樂的惡果。從小到大,從物到人,徐徐說來,漸漸逼入,直至最后點明主旨,令人大為震驚。襄王不聽莊辛的勸諫,致使郢都失陷,后悔而召莊辛到楚。莊辛巧設機局,層層設喻,從閑說蜻蛉起,又說黃雀,繼以黃鵠等生物因逸樂喪生; 再由生物轉說到人,以蔡靈侯荒淫失國,被楚俘虜談起,接著辟面直取楚襄王,告誡襄王如淫逸不改,將作秦王的俘虜。從他物他人引起,說出了世界上不論是物是人,是大是小,都在危機中過日子的道理。四個“因是” 與五個 “不知”,論證了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的客觀事實,使楚襄王聽后能自怨自艾,以前車為鑒,亡羊補牢,迷途知返。在襄王二十三年時,集聚了楚國東方各地的軍隊,收復了被秦國占據(jù)的淮北十五城。莊辛的幾層比喻,從委婉曲折的諷喻,逐漸演變到犀利辛辣的諷刺,的確是巧妙絕倫,發(fā)人深省。運用這些生動有趣,又入情入理的故事來打譬喻,既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節(jié)省了文辭,又合乎人臣的身份。
其三,語言活潑生動,有聲有色,文采斐然。文章善于用排偶句法,夸張的修飾,增加了文章的可讀性。文中對蜻蛉、黃雀、黃鵠的描寫十分生動,如“俛啄蚊虻”、“仰承甘露”,“俯噣白粒,仰棲茂樹,鼓翅奮翼”,“游于江海,淹乎大沼, 俯噣鱔鯉, 仰嚙菱衡, 奮其六翮而淩清風”等, 各具神態(tài), 栩栩如生。各層比喻,都采用對偶,形成排比句式,加強了文章的氣勢,增強了雄辯的力量。對物對人的逸樂則大肆夸張渲染,如 “晝游乎茂樹,夕調乎酸醎”,“晝游乎江河,夕調乎鼎鼐”,“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飲茹溪之流,食湘波之魚”,采用鮮明的對比,形成強烈的反差,更能讓人一眼看出是非。其中一些詞句、寓言小故事對后世影響極大,流傳至今。
上一篇: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康有為《強學會序》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