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補之《貴溪在信州城南,其水西流七百里入江》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玉山東去不通州,萬壑千巖隘上游。②
應會逐臣西望意,故教溪水只西流。③
【注釋】 ①貴溪:此指信江。信江流經(jīng)江西貴溪縣南曰貴溪。信州:治所在今江西上饒。江:指贛江。②玉山:一名懷玉山。玉斗山,在今江西玉山縣西北,為信江的源頭。③逐臣:貶謫放逐之臣。此時作者貶監(jiān)信州酒稅。西望意:指西望京師開封。京師開封在信州之西北。
【譯文】 玉山之東,不與鄰州相通。重重山巒,使得上游狹不容舟。造物主大約是理解我西望京師的心意,故只讓溪水一味向西流。
【集評】 近·陳衍:“晁(補之)、張(耒)得蘇(軾)之雋爽,而不得其雄駿。”(《宋詩精華錄》卷二)。
今·周慧珍:“此詩由景物著筆,以景傳情,委婉深曲,耐人尋味。”( 《宋詩鑒賞辭典》第680頁)
【總案】 哲宗紹圣末年,晁補之因屬元祐黨人,遭執(zhí)政的新黨排斥打擊,貶監(jiān)信州酒稅,內(nèi)心寂寞憂怨。一日步入信州城南,見溪水西流而不是東注,大自然的“變態(tài)”引發(fā)了詩人自我人生變故的感思。身為放逐之臣,貶居荒僻的州縣,在社會人間得不到慰藉和人生的支撐力,而在對大自然山水的審美觀照中,產(chǎn)生了一種親切感。信江之所以向西流注,是因為它能理解詩人西望京師、企盼回朝的心愿,代詩人陳情訴說。大自然的有情反襯出人間社會的冷漠無情。這不是一首山水詩,而是一首抒懷詩。
上一篇:朱繼芳《負薪》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蘇轍《賦黃鶴樓贈李公擇》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