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戲曲名著鑒賞辭典·傳奇編·洪升·長生殿(第十五出進果)
唐天寶年間,楊玉環被選為宮女,玄宗李隆基見其姿容艷麗,深為寵幸,冊封為貴妃,并賜金釵、鈿盒,作為定情之物。楊妃得寵,其兄楊國忠也因此封為右丞相,全族無不榮耀。至楊妃生辰,玄宗于驪山長生殿設宴慶賀,并專門責令涪州、海南進貢楊妃愛吃的鮮荔枝。宴會上楊妃親自立在翠盤中跳霓裳羽衣舞,博得玄宗大悅。此時范陽節度使安祿山,伺機招兵買馬,準備反叛。而玄宗卻沉湎于聲色,過著腐化生活,七月七日還與楊妃在長生殿燒香祝禱,發下誓愿:“愿世世生生共為夫婦,永不相離。”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在漁陽起兵,一舉攻破潼關,直搗長安。李楊正在御園歡宴,聽到事變,震驚異常,慌忙離京,逃往西川避難。行至馬嵬坡,六軍將士不發,先殺楊國忠,又逼玄宗賜死楊妃。安祿山攻入長安,篡奪帝位,群臣紛紛降敵,而樂師雷海青則在凝碧池慶宴上大罵叛賊,并用琵琶投擲安祿山,不屈而死。不久肅宗在武靈登基,任命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大破史思明,平定安祿山,克復長安,并請二帝回朝。玄宗從成都還京,經過馬嵬坡,重新安葬楊妃,心中傷痛不已。回到長安,即命臨邛道士于蓬萊仙山找到楊妃。楊妃劈金釵一股,分鈿盒一扇,托道士帶回,并約定八月十日夜于月宮相會。是日夜,道士把拂子化為仙橋,使玄宗獨行至月宮,帝妃重得團圓。
【過曲】 【柳穿魚】 (末扮使臣持竿、挑荔枝籃,作鞭馬急上) 一身萬里跨征鞍,為進離支受艱難。上命遣差不由己,算來名利怎如閑! 巴得個到長安,只圖貴妃看一看。
自家西州道使臣,為因貴妃楊娘娘,愛吃鮮荔枝,奉敕涪州,年年進貢。天氣又熱,路途又遠,只得不憚辛勞,飛馬前去。(作鞭馬重唱“巴得個”三句跑下)
【撼動山】 (副凈扮使臣持荔枝籃; 鞭馬急上) 海南荔子味尤甘,楊娘娘偏喜啖。采時連葉包,緘封貯小竹籃。獻來曉夜不停驂,一路里怕耽,望一站也么奔一站!
自家海南道使臣。只為楊娘娘愛吃鮮荔枝,俺海南所產,勝似涪州,因此敕與涪州并進。但是俺海南的路兒更遠,這荔枝過了七日,香味便減,只得飛馳趕去。(鞭馬重唱“一路里”二句跑下)
【十棒鼓】 (外扮老田夫上) 田家耕種多辛苦,愁旱又愁雨。一年靠這幾莖苗,收來半要償官賦,可憐能得幾粒到肚! 每日盼成熟,求天拜神助。
老漢是全城縣東鄉一個莊家。一家八口,單靠著這幾畝薄田過活。早間聽說進鮮荔枝的使臣,一路上捎著徑道行走,不知踏壞了人家多少禾苗! 因此,老漢特到田中看守。(望介) 那邊兩個算命的來了。(小生扮算命瞎子手持竹板,凈扮女瞎子彈弦子,同行上)
【蛾郎兒】 住褒城,走咸京,細看流年與五星。生和死,斷分明,一張鐵口盡聞名。瞎先生,真靈圣,叫一聲,賽神仙,來算命。
(凈) 老的,我走了幾程,今日腳痛,委實走不動。不是算命,倒在這里掙命了 。(小生) 媽媽,那邊有人說話,待我問他。(叫介) 借問前面客官,這里是什么地方了? (外) 這是金城東鄉 ,與渭城西鄉交界。(小生斜揖介) 多謝客官指引。(內鈴響,外望介) 呀,一隊騎馬的來了。(叫介) 馬上長官,往大路上走,不要踏了田苗! (小生一面對凈語介) 媽媽,且喜到京不遠,我每叫向前去,雇個毛驢子與你騎。(重唱“瞎先生”三句走介) (末鞭馬重唱前“巴得個”三句急上,沖倒小生、凈下) (副凈鞭馬重唱前“一路里”二句急上,踏死小生下) (外跌腳向鬼門哭介) 天啊,你看一片田禾,都被那廝踏爛,眼見的沒用了。休說一家性命難存,現今官糧緊急,將何辯納! 好苦也! (凈一面作爬介) 哎呀,踏壞人了,老的啊,你在那里? (作摸著小生介)呀,這是老的。怎么不做聲,敢是踏昏了? (又摸介) 哎呀,頭上濕淥淥的。(又摸聞手介) 不好了,踏出腦漿來了! (哭叫介) 我那天呵,地方救命。(外轉身作看介) 原來一個算命先生,踏死在此。(凈起斜福介) 只求地方,叫那跑馬的人來償命。(外) 哎,那跑馬的呵,乃是進貢鮮荔枝與楊娘娘的。一路上來,不知踏壞了多少人,不敢要他償命。何況你這一個瞎子!(凈) 如此怎了! (哭介) 我那老的呵,我原算你的命,是要倒路死的。只這個尸首,如今怎么斷送! (外) 也罷,你那里去叫地方,就是老漢同你抬去埋了罷。(凈) 如此多謝,我就跟著你做一家兒,可不是好! (同抬小生) (哭,諢下) (丑扮驛卒上)
【小引】 驛官逃,驛官逃,馬死單單剩馬膫。驛子有一人,錢糧沒半分。拼受打和罵,將身去招架,將身去招架!
自家渭城驛中,一個驛子便是。只為楊娘娘愛吃鮮荔枝,六月初一是娘娘的生日,涪州、海南兩處進貢使臣,俱要趕到。路由本驛經過,怎奈驛中錢糧沒有分文,瘦馬剛存一匹。本官怕打,不知逃往那里去了。區區就便權知此驛。只是使臣到來,如何應付? 且自由他! (末飛馬上)
【急急令】 黃塵影內日銜山,趕趕趕,近長安。(下馬介) 驛子,快喚馬來。(丑接馬,末放果籃,整衣介) (副凈飛馬上) 一身汗雨四肢癱,趲趲趲,換行鞍。
(下馬介) 驛子,快換馬來。(丑接馬,副凈放果藍,與末見介) 請了,長官也是進荔枝的? (末) 正是。(副凈) 驛子,下程酒飯在那里? (丑) 不曾備得。(末) 也罷,我每不吃飯了,快帶馬來。(丑) 兩位爺在上,本驛只剩有一匹馬,但憑那一位爺騎去就是。(副凈) 唗 ,偌大一個渭城驛,怎么只有一匹馬!快喚你那狗官來,問他驛馬那里去了? (丑) 若說起驛馬,連年都被進荔枝的爺每騎死了。驛官沒法,如今走了。(副凈) 既是驛官走了,只問你要。(丑指介) 這棚內不是一匹馬么? (末)驛子,我先到,且與我先騎了去。(副凈) 我海南的來路更遠,還讓我先騎。(末作向內介)
【恁麻郎】 我只先換馬,不和你斗口。(副凈扯介) 休恃強,惹著我動手。(末取荔枝在手介) 你敢把我這荔枝亂丟! (副凈取荔枝向末介) 你敢把我這竹籠碎扭! (丑勸介) 請罷休,免氣吼,不如把這匹瘦馬同騎一路走! (副凈放荔枝打丑介)唗, 胡說!
【前腔】我只打你、這潑腌臜死囚! (末放荔枝打丑介) 我也打你這放刁頑賊頭! (副凈) 克官馬嘴兒太油。(末) 誤上用膽兒似斗。(同打介) (合) 鞭亂抽,拳痛毆,打得你難挨那馬自有!
【前腔】 (丑叩頭介) 向地上連連叩頭,望臺下輕輕放手。(末、副凈) 若要饒你,快換馬來。(丑) 馬一匹驛中現有。(末、副凈) 再要一匹。(丑) 第二匹實難補湊。(末、副凈) 沒有只是打! (丑) 且慢紐,請聽剖,我只得脫下衣裳與你權當酒!
(脫衣介) (末) 誰要你這衣裳,(副凈作看衣,披在身上介) 也罷,趕路要緊。我原騎了那馬,前站換去。(取果上馬,重唱前“一路里”二句跑下) (末) 快換馬來我騎。(丑) 馬在此。(末取果上馬,重唱前“巴得個”三句跑下) (丑串場) 咳,楊娘娘,楊娘娘,只為這幾個荔枝呵!
鐵關金鎖徹明開 (崔液),黃紙初飛敕字回 (元稹)。
驛騎鞭聲砉流電 (李郢),無人知是荔枝來 (杜牧)。
離支: 即荔枝。此用平聲,故換字。巴得個: 巴望,盼望。得個,襯字。道: 唐行政區劃名。相當于現在的省。涪 (fu扶) 州: 唐代地名,在今四川涪陵縣一帶。緘封: 封閉。捎著: 抄著,選擇。成京; 即京城長安。流年: 光陰,年華。此指時運,星相家專用語。五星: 金、木、水、火、土。此星相家專用語,按人出生所值星位,來推其祿命。鬼門: 即古門,戲場上前臺通向后臺的出入口。辯納: 繳納。地方: 地保。斷送:打發,葬送。驛: 古時驛站。供來往官員住宿、換馬的處所。區區: 自稱謙詞。權知: 暫時代理。但憑: 只請。潑: 罵人之詞,有壞,討厭等義。腌臜: 即骯臟。臺下: 閣下,對長官的尊稱。紐: 同扭,扭打。黃紙: 指皇帝敕令,唐代多用黃麻紙書寫。砉 (hua嘩): 形容動作疾速。
《長生殿》凡五十出,它綜合了歷代關于記述天寶年間史事的史傳、詩歌、傳奇小說和戲曲的素材編撰而成。最早的依據為白居易的《長恨歌》,陳鴻的 《長恨歌傳》; 其他尚有唐人筆記 《開元天寶遺事》,宋樂史的 《楊太真外傳》,白樸的 《梧桐雨》和王伯成的 《李太白貶夜郎》雜劇、屠降的 《彩毫記》及吳世美的 《驚鴻記》傳奇等。作者歷經十余個春秋,含辛茹苦,嘔心瀝血,“三易稿而始成”,最后寫定于康熙二十七年 (1688)。據作者在例言中所述,最先感李白之得遇玄宗,譜其事作 《沉香亭》,后去李白事,入李泌輔肅宗中興事,名之為 《舞霓裳》,更刪楊妃穢事,增其歸蓬萊,玄宗游月宮等事,專寫帝妃生死之情,遂作 《長生殿》。作者經過反復加工,不斷探尋社會歷史的真實性,終使作品以安史之亂為背景,以李隆基和楊貴妃的愛情為主錢,帝妃恩愛和時政動亂熔為一爐,既再現了唐代天寶年間復雜的社會斗爭面貌和安史之亂的歷史悲劇,又歌頌了李楊“精誠不散”、生死不渝的愛情。這是一部運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所創作的大型歷史劇。就整個劇本的內容來看,它足以激發當時人們的民族意識和故國之思。
清吳舒鳧在評論 《進果》時指出:“此折備寫貢使之勞,驛騷之苦,并傷殘人命,蹂躪田禾,以見一騎紅塵,足為千古炯成。”概括了這出戲的主要內容。作者通過“進果”敘寫唐明皇為了取悅于楊貴妃,令海南、涪州進獻鮮荔枝,不知跑死了多少專使和驛馬,踏壞了多少莊稼,還踏死了多少行人。馬蹄下血肉橫飛的慘狀,真是目不忍睹。因此,受壓榨的農夫發出了強烈的抗議。這出戲集中而深刻地反映了當時人民的悲慘遭遇,揭露了統治階級驕奢淫逸所造成的罪惡,從而使全劇閃耀出現實主義的光輝。
戲中出現了下層人民的形象。飽經憂患的老田夫,一上場就唱了支 【十棒鼓】,聲聲悲憤,對封建制度表示出極大不滿,這也是封建時代勞動人民受壓迫盤剝的真實寫照。正如吳舒鳧所說: 老田夫“呼天而哭,下著你看二字,正與雅詩‘蒼天蒼天,被彼驕人’同怨”。這哭聲,傳出了勞動人民倍受宰割的痛苦呻吟和憤怒的抗議。從老田夫的身上,可以看到幾千年來掙扎在封建桎梏下千千萬萬勞動人民的縮影,也可以聽到他們不甘心處于奴役地位的反抗心聲。這個形象的出現,無疑為全劇增添不少人民性的光彩。
與此同時,還有兩個相依為命的瞎子的出場。他們到處流浪飄泊,受著命運的熬煎。這種悲慘的境遇,正是“安史之亂”前后社會黑暗的真實反映。不僅如此,進貢使臣騎馬狂奔,不僅一路踏壞多少禾苗,就連兩個苦命的瞎子也不放過,一馬沖倒,一馬踏死,男瞎子躺在血泊中,女瞎子就扒在尸體上無望地號哭,這是多么凄慘的場面。瞎子的悲劇就在于他并不知道那跑馬的原是給楊娘娘進果的,一路上不知踏死了多少人,也不敢要他償命,更何況一個無依無靠的瞎子呢? 通過老田夫的說白,進一步揭露出“進果”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尖銳地指出封建帝妃,為一己享受,竟不惜草菅人命,這就把斗爭矛頭直接指向了最高的封建統治者,閃耀出作者民主思想的光輝。
這出戲后半,還寫了一個驛卒的形象。他一上場就瞞怨為趕運鮮荔枝,使驛中錢糧皆空,只剩瘦馬一匹,驛官也逃之夭夭,一片敗落景象。當使臣一到,他只有周旋,應酬過驛,兩個使臣為爭持一匹瘦馬,他竟遭到“鞭亂抽拳亂毆”,最后“一馬應差,一衣當酒”,算是暫時了事。由此,疲敝之狀可見。借助這一形象. 展開一系列戲劇沖突,進而揭露出“進果”所造成的罪惡,它給朝廷的財力物力也帶來多么嚴重的損失。此出雖只寫了渭城驛中的事,但見一斑而窺全豹,可以推知其他驛站的景狀,這就從側面反映了天寶年間的混亂局面。最后驛卒感嘆萬分:“咳,楊娘娘,楊娘娘,只為這幾個荔枝呵!”語盡而意無窮,它讓人發揮聯想,李唐王朝已經由盛到衰,搖搖欲墜。
在排場結構上也顯出劇作家的藝術匠心。這出戲設置在《偷曲》之后,《舞盤》之前,前后兩出戲,均是寫驪山行宮的奢侈佚樂,歡歌妙舞,而此出 《進果》則是毀壞田禾,踩死別人,血淚橫流,慘不忍睹。兩個樂場夾著一個悲場,冷熱相間,形成鮮明對比,更能反襯人民遭遇之慘痛,命運之悲苦,有力地揭示出安史之亂必然發生的社會原因。
最后,在情節的安排上,該潔凈之處,絕不拖沓,該曲折之處,絕不惜墨。如老田夫和兩個瞎子分別上場,先“各言所事”,兩線并行,顯得清晰不亂; 當推進到奔馬踏壞莊稼、踩死行人時,二者相合,“即為抬尸之用”。這樣有分有合,文筆極其簡省潔凈。再如,寫驛站的場面,一開始不就寫驛卒挨打,先從驛卒與使臣周旋寫起,“以冷語抵對,已拼受打”,接著插入兩使臣之間爭先換馬,發生口角,“作一頓折”,然后再轉入拳毆驛卒,經過一番曲折翻騰,引人入勝。
上一篇:戲曲名著·傳奇編·洪升·長生殿(第二十四出驚變)
下一篇:戲曲名著·雜劇編·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