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姑蘇懷古》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夜暗歸云繞柁牙,江涵星影鷺眠沙。①
行人悵望蘇臺柳,曾與吳王掃落花。②
【注釋】 ①柁牙:桅桿。②蘇臺:姑蘇臺,春秋時吳王闔閭所建,在今姑蘇市西南的姑蘇山上。
【譯文】 夜深了,低垂的云幕似乎從遠處歸來,依戀著桅桿。澄澈的江水中,映出璀璨的群星;寧靜的沙灘上,白鷺在悠然自得地睡眠。我遙望姑蘇臺上的垂柳,心頭涌起一陣惆悵,當年,在吳王豪華的宮殿里,它曾低拂著滿地的落花片片。
【集評】 宋·羅大經:“姜堯章學詩于蕭千巖,琢句精工。有詩云:‘夜暗歸云繞柁牙,……。’楊誠齋喜誦之。”(《鶴林玉露》丙編卷二)
今·程千帆:“云靜非歸,云動非去,也與柁牙無關……。然而在詩人筆下,它們之間都發生了親密而和諧的關系了。蘇臺柳曾掃吳宮花,誰曾見來?但又何必一定要實有其事呢?這些地方,好就好在雖無理而有情。排除了幻想與想象,也就沒有詩了。”(《古詩今選》第594—595頁)
今·許理絢:“晚云悠閑,江水澄清,星斗燦爛,白鷺自適,此乃江山永恒之意。詩人蓄意刻畫一個清幽的境界,是借不變的姑蘇夜景暗寓變化的人事。……下聯一轉,‘悵望’兩字將全篇約束在‘懷古’之思上,引入正題。此轉看似突兀,實與上句脈絡貫穿,極盡縱收開闔之致。……‘蘇臺柳’儼然是歷史的見證。結句道盡了千余年來‘蘇臺’的滄桑,懷古傷今,饒有遠韻。”(《宋詩鑒賞辭典》第1197頁)
【總案】 懷古詩,每多起句破題,或點時,或點地,或點物,以抒發今昔之感。如李白之“越王勾踐破吳歸”,劉禹錫之“朱雀橋邊野草花”,杜牧之“折戟沉沙鐵未銷”諸首,大都如此。此卻以景語出之,似與題旨無關,然人事代謝,山川依然,景物描寫中即寄托了無窮的感慨,而感慨之中又富有悠遠的情韻。此種寫法,為姜夔所長,即善以靈動活潑之法寫七絕的楊萬里亦有所不及,難怪他要“喜誦之”了。
上一篇:朱熹《奉酬九日東峰道人溥公見贈之作》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林逋《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