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司馬遷·項羽本紀贊》鑒賞
太史公曰: 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蜂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史記》)
司馬遷著《史記》,在每一傳記人物的后面,都有一篇短文,少則幾十字,多則數百字,發表他對這一歷史人物的看法、意見或感受。后人常稱之為“贊”,史家們后來也多相沿襲,此篇便是取自 《史記·項羽本紀》后的短文。
《項羽本紀》是司馬遷寫得最好的人物傳記之一。而《項羽本紀贊》也可以說是《史記》中最精彩的議論文字之一。自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各路英豪紛紛響應。
其中項羽所部在對秦斗爭中出力尤多,鉅鹿之戰等硬仗都是由項羽打下的。因此,文章首先肯定了項羽在推翻秦王朝中的歷史作用,認為他無“尺寸乘勢”,在三年之中,重率齊、趙、韓、魏、燕等諸侯國而滅秦,一切政令全由其出,這也是近古以來所沒有過的事。接著,又馬上指出了他的許多重大失策,如對劉邦的背約,放逐義帝,而自立為西楚霸王,埋怨各諸侯,自己同時又驕傲自滿,只憑其“私智”,而不好好吸取歷史上的經驗教訓,只想以武力征服天下等,以致最后四面楚歌,自刎烏江,說出了他與劉邦爭天下中失敗的真正原因。因為項羽在自殺前曾說過“天之亡我”的話,所以司馬遷最后一方面為他的至死不悟而感到可惜和可嘆,一方面又指出了他這種天命思想的荒謬。
此文雖短,卻議論風發,簡括而不見約束,非常正確地評價了項羽一生的功過是非和成敗原因,可以說是一篇極精彩的歷史評論文章。
上一篇:《先秦·戰國策·韓子盧》鑒賞
下一篇:《清·錢謙益·題塞上吟》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