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里《過揚子江二首》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其一
只有清霜凍太空,更無半點獲花風。②
天開云霧東南碧,日射波濤上下紅。③
千載英雄鴻去外,六朝形勝雪晴中。④
攜瓶自汲江心水,要試煎茶第一功。⑤
【注釋】 ①揚子江:指揚州至鎮江間一段長江,因其地有揚子津、揚子縣,故稱。②荻花風:吹動蘆荻的風。③這兩句雖是寫景,但也有祝頌南宋故國之意。④千載英雄:實指六朝將相如王導、謝安、謝玄等。楊萬里每借六朝故事來委婉地批評南宋政權的茍安與怯弱,如同時所作《舟過揚子橋遠望》:“六朝未可輕嘲謗,王謝諸賢不偶然。”可參閱。鴻去外:隨飛鴻消失。六朝形勝:指六朝的舊跡。⑤江心水:即中(ling靈)水。潛在長江中心的泉水,地址在鎮江金山附近。煎茶:陸游《入蜀記》載:金山絕頂有吞海亭,“每北使來聘,例延至此亭烹茶。”第一功:第一等的功勛。楊萬里身負接待金使的使命,要汲水煎茶款待來使,國恥身辱,羞憤并集,故發此言。“第一功”不見之于報效疆場,反而可取自于為敵使烹茶,何等令人氣憤。
【譯文】 清晨,只有嚴霜仍凝結在寥廓江天;江面上波平荻靜,沒有一絲微風。云開霧散,東南方一片碧澄;旭日東升,波濤上下一片鮮紅。那千載英烈們已隨飛鴻遠去呵,空余下六朝勝跡,還以英雄姿態挺立在雪晴之中。我提著瓶兒親自去汲取那江心水來為金使煎茶,要借此來試著建立“彪炳顯赫”的“第一功”。
【集評】 元·方回:“楊誠齋詩一官一集,每一集必一變,此《朝天續集》詩也。其子長孺舉示于范石湖、尤梁溪,二公以為誠齋詩又變,而誠齋謂不自知。詩不變不進。此本二詩,今選其一。中兩聯俱爽快,且詩格尤高。”(《瀛奎律髓匯評》卷一)
清·馮舒:“末句,宋結。”(同上)
清·馮班:“宋氣厭人。石湖、誠齋詩只是氣味不好。首聯,村夫子。末句,惡氣味。”(同上)
清·陸貽典:“《誠齋集》中之最平正者。”(同上)
清·紀昀:“五、六極雄闊,自是高唱。結乃謂人代不留,江山空在,悟紛紛擾擾之無益,且汲水煎茶,領略現在耳。用意頗深,但出手稍率。乍看似不接續。‘功’字亦押得勉強些,故為馮氏所譏。”(同上)
無名氏(甲):“結含感慨意,言英雄雖往,形勝依然,奈何只自汲水煎茶,而功業不彰乎。”(同上)
無名氏(乙):“五、六清利,若前聯則熟矣。”(同上)
清·趙熙:“首句率。第八句‘功’韻生。”(同上)
清·姚塤:“高格。”(《宋詩略》)
【總案】 淳熙十六年(1189)冬,楊萬里為接伴使,到淮河邊去迎接金國賀元旦的使臣,這兩首《過揚子江》和下引《初入淮河四絕句》,便是此行時的作品。
錢鐘書曾很感慨地說過:“放翁萬首,傳誦人間,而誠齋諸集孤行天壤數百年,幾乎索解人不得。”(《談藝錄》三三)誠齋詩以其俚俗平易,常為正統的詩評家們斥之為“粗鄙”、“俚陋”、“惡習”、“村夫子語”,此固不足論;它的意在言外、婉而多諷,則往往也使頗有眼力的詩評家錯會其原意。紀的評此詩,高人一籌地看出了它結句“用意頗深”,卻又說“但出手稍率,乍看似不接續”,以為這“用意”乃是“謂人不代留,江山空在,悟紛紛擾擾之無益,且汲水煎茶,領略現在耳”。這就恰恰將詩意說反了。其實,正是在這平實之中,蘊含著滿腹的憤懣,詩人是“以表面壯闊之筆而暗寓其憂國慮敵之夙懷,婉而多諷,微而愈顯,感慨實深”(周汝昌《楊萬里選集》引言)。他慨嘆“千載英雄鴻去外,六朝形勝雪晴中”,實是借六朝抗敵故事,來反襯南宋君臣的怯懦,也隱含著對已逝的南宋抗金名將的吊念。國難如此,報效國家卻不能在戰場,自己作為使臣,還得奉命殷勤地去為敵國使者汲水烹茶,而如此屈辱之舉卻可博得執政者的封賞,以至“功蓋天下”,詩人能不憤懣么!國恥身辱,羞憤并集,細味此語,千古之下都令人為之扼腕!無怪乎在此行所作的另一首詩《雪霽曉登金山》中,詩人會仰天浩嘆“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了!
上一篇:司馬光《過堯夫天津居》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張镃《過楊伯虎即席書事》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