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送裴郎中貶吉州》言情贈友詩歌
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遠①,青山萬里一孤舟。
劉長卿送裴郎中貶吉州詩凡二首,先有一首是五律,這首七絕后作,故稱《重送》 。裴郎中未詳。長卿寫這詩時也遭貶逐,故詩稱自己為 “逐臣”。《唐才子傳》卷二說長卿 “清才冠世,頗凌浮俗,性剛,多忤權門,故二逢遷斥,人悉冤之”,則知他剛直不阿,容易得罪權貴。這詩大致作于至德三年(758 )春,據獨孤及所作 《送長洲劉少府貶南巴使牒留洪州序》 ,可知當時長卿由長洲 (即今江蘇蘇州) 尉貶南巴 (今廣東茂名) 尉,因有人為之申說,改移洪州 (今江西南昌) 暫住,以俟后命。裴郎中被貶原因不清,從作者前一首 《送裴郎中貶吉州》 詩 “亂軍交白刃,一騎出黃塵。漢節同歸闕,江帆共逐臣”等句來看,似與當時發生的安史之亂兵火相交及其處境有關。其“漢節同歸闕”,表明自己是忠于唐王朝的。長卿深知裴郎中,且兩人的情誼甚篤,現同遭貶逐,故一連作詩二首以送之。
首句記實,詩人以凝練概括的語言記錄了送別裴郎中時的情景。時間是在夕陽西下的傍晚,地點是在臨江埠頭。遠處傳來悲切的猿啼之聲。送客已一一離去而江頭顯得寂寞凄清。這一典型環境的渲染,用的是白描手法,看上去落筆毫不費力,但它向人們展示了一幅難以忘懷的圖景。“猿啼”兩字,不僅使當時的氣氛顯得凄楚哀怨,又暗喻這里四周環境的荒涼冷僻。人去客散,戀戀不舍之情,自不容細述。對于暮色臨江的景象,懷著不同心情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無限美景,同摯友相聚,自然是無比喜悅; 但此時的 “暮江頭”,因離別在即,好景難長,詩人與裴郎中卻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如果說第一句側重環境描繪,則第二句已轉入到人物的內心刻畫。此刻裴劉兩人,徘徊江頭,離情別緒,已無法抑制。但兩人卻默默無語,暗自傷心,他們各為自己的貶逐憤憤不平。眼見滔滔江水,川流不息。無情的流水自不可能理會他們內心的苦衷。這里兩個 “自”字,用得極好。人自傷心,水自無情地流。萬千思緒,盡在相對默默無言之中。
三、四兩句,詩人將心比心,以同為 “逐臣”的切身感受,表達了對裴郎中遠貶的深切眷念。“同作逐臣君更遠”,是一句嘆息語。這時作者暫居洪州,裴郎中則貶吉州。 吉州, 即今江西吉安, 較長卿之暫住洪州, 其所貶方向相同而路途更為遙遠。結末 “青山萬里一孤舟”與起句 “猿啼客散暮江頭”一樣,也是記實。這時裴郎中巳登舟遠去,此為詩人舉目遙送即景成誦之句。詩句充滿詩情畫意,既形象地描繪了江頭送別時的最后一刻,寫出了詩人佇立江頭,戀戀不舍的情態和想到裴郎中貶途的寂寞凄涼,同時寓有南下吉安,路由贛江,兩岸青山相對、風景勝絕的贊嘆在內。“青山萬里”,實際也是詩人由長洲貶抵洪州時途中的觀感。當時作者曾與大詩人李白在江西馀干相遇,其《將赴南巴至馀干別李十二》詩中亦有“萬里青山送逐臣”之句。那是說,自己的遠貶,受到了萬里青山的沿途相送,有自慰之意在內。這句雖大意相仿,而情調卻遠不如前者。這里“一孤舟”三字,敖英《唐詩絕句類選》頗為贊許,謂“唐人屢用 ‘一孤舟’ ,蓋加 ‘一’ 字,益覺凄楚”。
意境與內容的和諧統一,是這詩的最大優點。長卿善狀自然景物,寫江頭送別以“猿啼客散暮江頭”起,至“青山萬里一孤舟”止,前后兩句,寫出了當時送別的全過程,筆力非凡。中間寫懷,以“人自傷心水自流”和“同作逐臣君更遠”,寄慨遙深,感情真摯,乃切身體會之言,非具真情實感者不能道。而此兩者渾然一體,描述逼真,誠為長卿詩中最優秀的篇章之一。
注釋
①逐臣: 被朝廷貶謫放逐的官員。
上一篇:《采葛(王風)》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長干曲》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