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周密·齊天樂》周 密
周 密
丁卯七月既望,余偕同志放舟邀涼于三匯之交,遠修太白采石、坡仙赤壁數(shù)百年故事,游興甚逸。余嘗賦詩三百言以紀清適,坐客和篇交屬,意殊快也。越明年秋,復(fù)尋前盟于白荷涼月間。風(fēng)露浩然,毛發(fā)森爽,遂命蒼頭奴橫小笛于舵尾,作悠揚杳渺之聲,使人真有乘查飛舉想也。舉白盡醉,繼以浩歌①。
清溪數(shù)點芙蓉雨②,蘋飆泛涼吟艗③。 洗玉空明④,浮珠沆瀣⑤,人靜籟沉波息。仙潢咫尺⑥。想翠宇瓊樓⑦,有人相憶。天上人間,未知今夕是何夕⑧。此生此夜此景⑨,自仙翁去后⑩,清致誰識。散發(fā)吟商,簪花弄水,誰伴涼宵橫笛。流年暗惜。怕一夕西風(fēng),井梧吹碧。底事閑愁,醉歌浮大白(11)。
注釋 ①丁卯:即咸淳三年(1267)。既望:農(nóng)歷每月十六或十七日。三匯:三水匯合處。太白采石:太白,即李白,字太白。采石,即采石磯。李白寄居安陸時,曾月夜泛舟來游。坡仙赤壁:坡仙,蘇軾號東坡居士。蘇軾曾泛舟赤壁,寫下《前赤壁賦》《后赤壁賦》等千古絕唱。 蒼頭奴:奴仆。 白:酒杯。 ②清溪:清澈的溪水。 ③蘋:生長在淺水中的一種水草。 蘋飆:吹過蘋草的秋風(fēng)。 艗(yì):詞人乘坐的小舟。 舊時于船首畫鹢,故稱船為艗。④洗玉空明:形容月光倒影入水中,如玉洗般空靈明凈。蘇軾《前赤壁賦》:“擊空明兮溯流光。”⑤沆瀣(hàngxiè):夜間的水氣。⑥仙潢:喻指銀河。⑦翠宇瓊樓:隱括蘇軾《水調(diào)歌頭》:“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⑧未知今夕是何夕:隱括蘇軾《水調(diào)歌頭》:“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⑨此生此夜此景:化用蘇軾《中秋月》:“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⑩仙翁:指蘇東坡。(11)浮大白:飲酒。大白,大酒杯。
鑒賞 假如有這樣一段人生,真可稱得上快意也。景定五年,周密與楊纘諸人在西湖之環(huán)碧園結(jié)吟社,江南風(fēng)光,諸人常攜手同游。詞序記載了那段時期周密及友人兩次出游的活動:丁卯七月,一同游于吳興三匯,良辰美景,諸友賦詩,樂不可抑;到了第二年的秋天,他們又乘船來到此地,以續(xù)前游。此夜月白風(fēng)清,風(fēng)荷送香,笛聲悠揚,眾人沉醉。于是周密浩歌賦詞,便有了這首《齊天樂》。
這真是他盛年暢游時的代表作,意氣俊爽,飄飄若仙。“清溪數(shù)點芙蓉雨”一句道出雨后清新風(fēng)景,溪為“清溪”,雨為“芙蓉雨”,雨勢不大,“數(shù)點”而已,字字流麗,語意雅致。 “蘋飆泛涼吟艗”,道出景中之人。 文人雅士乘坐著精美畫船,泛涼于“蘋飆”之風(fēng)中。 風(fēng)為“蘋飆”,舟為“艗”,字字如“鏤冰刻楮”(清周濟《宋四家詞選序》)。秋夜風(fēng)露清明,泛舟于清溪荷香中,如玉的明月倒映在澄澈的溪水中,如雨洗后靜謐空明,水氣撲來,如珠的水滴在闊大的荷葉上隨風(fēng)滾動,正是“水面清圓,一一風(fēng)荷舉”(周邦彥《蘇幕遮》)。此時水天遼闊,世間靜寂,人入定,鳥聲寂,波聲息。詞人與友人沉浸在這清景中,恍然若夢,有如“疑行清虛府中,奇絕境也”(《三犯渡江云》詞序)。于是有“仙潢咫尺”之嘆,銀河仙境仿佛近在咫尺,聯(lián)想到為銀河所隔絕的牛郎織女,恐怕正在“翠宇瓊樓”的天上默默相憶吧。人間是“數(shù)點芙蓉雨”,天上是“盈盈一水間”,沉浸在這迥絕遼闊的水面,不知是天上,還是人間,不知“今夕是何夕”,人唯有在極度的迷醉深情中,才有如夢寐般的錯覺。“未知今夕是何夕”,讓人想見詞人的雋游沉醉。
下闋于“此生此夜此景”中,開始追憶坡仙游事。蘇東坡月下大醉,因賦《水調(diào)歌頭》,被認為是“天仙化人之筆”。而自東坡之后,還有誰會懂得欣賞這“清致”美景? 周密常融思致與追慕于山水中,在他回憶乘興乘舟于雪夜拜訪李彭老、李萊老的情形時,曾慨然嘆道:“因竊自念人間世不乏清景,往往汩汩塵事,不暇領(lǐng)會,抑亦造物者故為是靳靳乎。不然,戴溪之雪,赤壁之月,非有至高難行之舉,何千載之下,寥寥無繼之者耶。”在《三犯渡江云》詞序中的這段文字,可視為“自仙翁去后,清致誰識”這一思緒的深化與闡釋。自“散發(fā)吟商”,詞筆再一次轉(zhuǎn)入對夜中游玩的描寫:“散發(fā)吟商”,是“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的逸興;“簪花弄水”,是“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于良史《春山夜月》)的純美;艙尾笛聲清越,一時恍惚,竟不知“誰伴涼宵橫笛”。于此情此景,怎不讓人生“流年暗惜”之心,“流年暗中偷換”,一夕之間,秋風(fēng)暗起,桐葉飄零,這良辰美景就不可再得。人生如此短暫,何必為瑣事閑愁,不如索性“醉歌浮大白”。
這首詞可與周密第一次游三匯時描述的情形相參看:“咸淳丁卯七月既望,會同志避暑于東溪之清賦,泛舟三匯之交。舟無定游,會意即止,酒無定行,隨意斟酌。坐客皆幅巾綀衣,般薄嘯傲,或投竿而漁,或叩舷而歌,各適其意。 既而蘋風(fēng)供涼,桂月蜚露,天光翠合,逸興橫生,痛飲狂吟,不覺達旦,真雋游也!”(《草窗韻語》卷二)
讓我們再回到本詞的詞序,此次游玩的目的在詞序中明確地點明:“余偕同志放舟邀涼于三匯之交,遠修太白采石、坡仙赤壁數(shù)百年故事。”可知周密與友人的游興,是建立在追慕高士的情懷上,這不是純粹的吟風(fēng)賞月,而是西湖吟社的避世文人的山水雅游。所以這詞中點出對“仙翁”的遙想,在字句中,也多有化用蘇東坡詩詞之處。典故的使用與精美的字詞相結(jié)合,正如周濟評論周密的詞作時說:“公謹敲金戛玉,嚼雪盥花,新妙無與為匹。”(《介存齋論詞雜著》)(黃阿莎)
荷凈納涼圖 【清】 袁江 中國美術(shù)館藏
鏈接 吟社雅唱。周濟云:“北宋有無謂之詞以應(yīng)歌,南宋有無謂之詞以應(yīng)社。”在宋末江湖雅人的集會交游中,應(yīng)運產(chǎn)生了不少應(yīng)社詞作。周密在西湖吟社中期,以大量詞作記錄了吟社的數(shù)次文學(xué)活動與歷次清游,這些詞作既可看作西湖吟社的編年記事錄,又具有“高人勝士,寓意于風(fēng)花酒月,以寫夷曠之懷”的特點,在周密詞集中占有重要地位,并非一味“無謂之詞”。
上一篇:《兩宋詞·詹玉·齊天樂》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王月山·齊天樂》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