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驀山溪①·謝懋》
厭厭睡起②,無限春情緒。柳色借輕煙,尚瘦怯、東風倦舞。海棠紅皺,不奈晚來寒,簾半卷,日西沉,寂寞閑庭戶。 飛云無據。化作冥蒙雨③。愁里見春來,又只恐、愁催春去。惜花人老,芳草夢凄迷④,題欲遍,瑣窗紗,總是傷春句。
①驀山溪,詞牌名。 ②厭厭,疲乏無力的樣子。 ③冥,天空。 ④凄迷,凄涼而模糊。
靜靜春日,幽幽深閨,多情女子,寂寞心思。滿懷愁情觀春景,物物皆著愁色彩。本詞為我們展示了一位春日獨居的寂寞女子形象。
上片描繪女子眼中的朦朧春景。睡夢初醒,疲乏無力,心中涌起無限春愁。遠遠望去,楊柳的綠霧揉合了輕煙的迷蒙,細軟的柳枝伴著東風疲倦地舞動。“柳色借輕煙,尚瘦怯、東風倦舞”句:一個“借”字,繪出團團柳綠與蒙蒙輕煙交融之狀,營造了一種縹緲、迷蒙的意境;“瘦怯”二字將楊柳擬人化,突出柳枝之軟之細;東風的意態以一“倦”字繪出,讓人自然想到女子疲倦無神之態。海棠紅紅的花瓣因耐不住晚來的春寒而卷起。珠簾半卷,殘日西沉,空蕩蕩的庭院里彌漫著寂寞的氣息。上片看似處處寫景,實則處處寫人、字字含情。那瘦怯的柳枝、倦舞的東風、紅皺的海棠又何嘗不是對那多情女子的寫照呢?
下片抒發了女子心中的愁情。漂浮的云朵沒有根基,化身蒙蒙的細雨在空中飄灑。在憂愁的煎熬中,春天來到了我的面前,我卻又深恐這春天會因耐不住我這份愁情而匆匆離去。可見女子并未因春來而有絲毫的欣喜,她無心觀賞春景,同時又為自己不能暢游春景而深深自責,“又只恐”句僅三字,卻已將女子心中這份矛盾生動地傳達了出來。后幾句闡發矛盾原因:原來女子并非不愛花,實在是因為“惜花人老”。有心珍惜花兒那份嬌美,卻引發了自己容顏空老卻無人憐惜的愁情,夢中的芳草也因了這份春愁顯得凄涼而模糊。女子想借詩句來排遣愁情,可密密麻麻寫滿紙上的,卻只有那傷春之句。結尾這看似平淡的一筆比直抒胸臆來得更加有力:女子的愁情郁結于心且無法排遣,這種心靈的煎熬不知何時才是盡頭!
全詞未著一字來勾勒女子姿態,描摹女子神情,但詞盡之處,一位愁情滿懷、顧盼生情的多情女子形象已躍然紙上。這不能不歸功于作者意象選用的功力:瘦怯柳枝、倦舞東風、無據飛云、冥蒙雨、凄迷芳草,哪一種景致身上不折射著女子的神氣呢?
●謝懋,生卒年不詳,字勉仲,號靜寄居士,洛陽(今屬河南)人。工樂府,有名于當時。卒于孝宗末年。有《靜寄居士樂府》二卷,不傳;今有趙萬里輯本,存詞十四首。
代表作品:《驀山溪·厭厭睡起》《霜天曉角·桂花》《浪淘沙·黃道雨初乾》《杏花天·海棠枝上東風軟》等。
●驀山溪,參見第291頁相關介紹。
●“煙柳”名句:“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早春正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時節,大大勝過滿城楊柳堆煙的暮春)——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細柳織煙絲易滑,青屏拂鳥影難留”(細細的柳枝隨風舞動,明凈的湖面一望無際)——明洪承《斷橋聞望》;“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臺城堤柳依然充滿生機,既不管人間興亡,也不管面對它的詩人會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韋莊《臺城》。
●“芳草”名句:“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枝上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天涯何處沒有芳草)——蘇軾《蝶戀花》;“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天氣晴好,江北漢陽的樹木清晰分明,鸚鵡洲的春草繁茂濃綠)——崔顥《黃鶴樓》;“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沿途繁花東一簇,西一叢,快要讓人眼花繚亂了。而路上的春草剛從土里鉆出來,剛夠遮住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幽居深院的少婦見春景多會生發傷春懷人之意,歐陽修的筆下同樣有此景此情。
蝶戀花
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這首詞細膩地表現了閨中思婦復雜的內心感受,是閨怨詞中傳誦千古的名作。
詞的上片著重寫景:首句“深深深”三疊字,營造了深遠的意境。詞人首先對女主人公的居處作了精心地描繪。“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兩句,由遠而近:早晨楊柳籠上層層霧氣。著一“堆”字,展現楊柳之密,霧氣之濃。簾幕過了一重又一重。“無重數”,即無數重,令人感到這座庭院簡直是無比幽深。接著,作者用一句“玉勒雕鞍游冶處”,宕開一筆,把視線引向女子丈夫那里;“樓高不見章臺路”可見,女子正獨處高樓,她的目光正透過重重簾幕、堆堆柳煙,向丈夫經常游冶的地方凝神遠望。
詞的下片著重寫情:雨橫風狂,催送著殘春,也催送女主人公的芳年。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風雨無情,留春不住。于是她感到無奈,只好把感情寄托到命運同她一樣的花上。“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兩句包含著無限的傷春之感:此刻女子正憶念走馬章臺的丈夫,眼中唯有狂風暴雨中橫遭摧殘的花兒,由此想到自己的命運,不禁傷心淚下,于是女主人公向著花兒癡情地發問;花兒不但不語,反而像故意拋舍她似地紛紛飛過秋千而去。人兒走馬章臺,花兒飛過秋千,有情之人、無情之物對她都報以冷漠,怎能不讓人傷心!
深深庭院、無數重簾幕是歐陽修運用得非常成功的意象,極好地烘托了女子的寂寞之情。與謝詞相較,本詞的感情因了這“深深”“無重數”而顯得更加沉重。
柳色借輕煙,尚瘦怯、東風倦舞。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上一篇:宋詞《驀山溪·向子諲》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虞美人·呂勝己》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