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秋前風雨頓涼》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秋期如約不須催,雨腳風聲兩快哉。①
但得暑光如寇退,不辭老境似潮來。
酒杯觸撥詩情動,書卷招邀病眼開。
明日更涼吾已卜:暮云渾作亂峰堆。
【注釋】 ①快哉:暗用宋玉《風賦》語“快哉此風”,意為爽快,非疾快。
【譯文】 立秋的節候如同約定,不勞人們的催促;颯然而至的雨點風聲,使人頓覺心暢神舒。但愿得暑氣賊寇般退卻,哪怕生命隨著秋光悄然老去。幾杯酒下肚,便覺詩情萌動;書卷的誘惑,使人忘記了病苦。明天一定會更加涼快,我已預卜:你看那黃昏的云頭,如同峰巒簇簇。
【集評】 今·陳祥耀:“楊萬里《石湖先生文集序》評成大詩:‘大篇決流,短章斂芒,縟而不釀,縮而不窘。’陳訏《宋十五家詩選》評:‘范石湖取境雅瘦,力排豐縟,然氣韻自腴,故高峭而不寒儉。’王昶《舟中無事偶作論詩絕句四十六首》評:‘石湖居士真清遠’,這首詩的風格,庶幾近之。”(《宋詩鑒賞辭典》第1036頁)
【總案】 久困縟暑,涼雨忽至,的確是人生一快。明末清初的怪才金圣嘆在批評《西廂記》時,曾經列舉三十三種人生中的快樂境界,第一種即云:“夏七月,赤日停天,亦無風,亦無云;前后庭赫然如洪爐,無一鳥敢來飛。汗出遍身,縱橫成渠。置飯于前,不可得吃。呼簟欲臥地上,則地濕如膏,蒼蠅又來緣頸附鼻,驅之不去。正莫可如何,忽然大黑車軸,疾澍澎湃之聲,如數百萬金鼓,檐溜浩于瀑布。身汗頓收,地燥如掃,蒼蠅盡去,飯便得吃。不亦快哉!”這一段絕妙文字仿佛是范成大此詩的“前史”,如此喚起讀者對暑熱的記憶,便不難體會詩人的喜涼之情。首聯二句,已把詩題寫盡,以下則是對喜涼之情周匝渲染,以求淋漓盡致之效。頷聯用“但得”、“不辭”相應,作了一個比較。苦熱盼涼,是一種心理;而秋風一至,人也將隨秋光消磨了生命。在這種兩美難兼的情況下,詩人寧愿享受秋涼而不辭老境隨至,這種對比抉擇把喜涼之情渲染到極致。蘇軾《洞仙歌》詞:“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那種矛盾與感傷,在這時都被喜涼之情沖淡了。這與詩人后來所寫的《立秋二絕》中的“歲華過半休惆悵,且對西風賀立秋”,用意相近。而比姜夔的名句“人生難得秋前雨,乞我虛堂自在眠”(《平甫見招不欲往》),或是金圣嘆的“不亦快哉”的境界描述,在情思上又深入一層。頸聯似乎與喜涼之意關系不大。實際是說因為天氣頓涼才有寫詩讀書的興致。末聯則進一步延伸,由“頓涼”而盼長涼。詩人驚喜于初涼之后,又看天預卜明日,從而把喜涼之意寫得興致不減,余味盎然。
上一篇:彭秋宇《秋興二首(其二)》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錢惟演《秋夕池上》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