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建
雨歇楊林東渡頭,永和三日蕩輕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
這篇記述訪友的詩,詩題就頗有意味。不說“三日訪李九”,卻說“尋李九莊”,給人一種撲朔迷離的感覺。
春雨初歇,楊柳滴翠;天朗氣清,了無纖塵。在這碼頭春日麗景的簇擁下,詩人解纜放舟,投到了春潮方興的江流懷抱中,此時此刻,詩人的一葉扁舟以及他的整個身心,都消融在這駘蕩怡人的春江美景中了!正是:船在江上走,人作畫中游。
遙襟甫暢之時,難免逸興遄飛、浮想聯翩;“永和三日蕩輕舟”一句,將詩人此時的情致既含蓄又興會淋漓的抒發出來了。暮春三月,春服既成,是游春訪友的輕快日子,而三日這天又是上巳節,古人常在此日臨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那么此日水行就多了一層祝福的含義。歷史的上巳節,最有名的要數晉代書圣王羲之等人的山陰蘭亭之會了,王在《蘭亭集序》中說:“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詩中的“永和三日”就是聯想到這一前人盛會而用的典故。它不僅讓人聯想起蘭亭那“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的春日畫面;同時也讓人聯想起“一觴一詠,暢敘幽情。游目騁懷,極視聽之娛”場景中晉代名士們風流倜儻的氣度。真可謂是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美具備。所以,這“蕩”、“輕”二字就不只是狀舟行之快,同時也是詩人心旌搖蕩、情緒歡快的寫照。
三、四句描寫故人莊的美麗環境。因題目是“尋……莊”,所以詩人捕捉它大的外部特征,即桃花岸和門前的溪。三月里是桃花盛開的季節,那灼灼桃花象征著故人的友情,有如火的溫暖。那流動的溪水給來往賓客提供了水行的便利,象征著故人的熱情好客,有似水的柔情。這兩個意象就烘托出了節日歡聚的氣氛,將人引入觴詠暢敘的意境中。另外,這桃花和溪水又讓聯想起陶潛筆下的桃花源。而這故人莊的桃溪就有兩種可能:一是指詩人尋得李九莊之后所見的眼前實景,如偶入世外桃源的武陵漁人一樣,對乍見之景“甚異之”,爾后又“處處志之”。二是詩人心里想象中的虛幻之景,詩人此時正在舟行途中,他在流連兩岸春光的同時,在腦海中構擬李九莊的桃溪環境,這景則是按圖索驥之“圖”景。它可能是詩人過去的印象,也可能是別人向他描繪介紹的情況,按照前者,那就像武陵漁人重尋桃花源;按照后者,那就像太守派去初尋桃花源的人一樣了。這種種可能都與“尋”字有關,給讀者留下了廣闊聯想的空間,也使全詩搖曳多姿,格外耐人咀嚼了。
上一篇:崔顥《長干曲四首(其四)》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劉方平《春雪》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