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戶《逃戶》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租帖名猶在,何人納稅錢,①
燒侵無主墓,地占沒官田。②
邊國干戈滿,蠻州瘴癘偏。③
不知攜老稚,何處就豐年。④
【注釋】 ①租帖:交租的名冊。②沒:沒收。③蠻州:指南方,舊說此地多瘴癘之氣。④老稚:老人和孩子。
【譯文】 收租的名冊依然在眼,可哪還有人來交納稅錢?荒田野火燒著無主墓的荊棘,被遺棄的土地盡被括入公田。北方的國土干戈連天,南方的山林荒無人煙;這些逃難的人啊,扶老攜幼,離開鄉關,到哪里去找安居樂業的世外桃源?
【集評】 今·盧文周:“詩以‘逃戶’為題,以‘逃戶’為線索,在全詩中卻未寫一‘逃’字;但詩人深沉的筆觸已寫出‘逃戶’的奔忙情景,以抨擊時政之弊端。這種手法,是詩人的匠心所在。”(《宋詩鑒賞辭典》第1289頁)
【總案】 南宋理宗末年,奸相賈似道當國,在江浙六郡推行公田法,將私人田產回買以充公田。原說只是抽取田產逾限者,實際是硬性攤派。直千緡者,以四十緡買之。開始給銀錢,后給絹,再后來只給度牒告身(猶一紙空文)。有司爭相迎合,恣為操切,民之破產失業者甚眾,紛紛逃往他鄉。這首詩即以此為背景,控訴了賈似道禍國殃民的罪行,對逃難百姓寄予深厚的同情。
詩分兩層。前四句寫百姓逃亡他鄉、土地荒蕪人煙頓盡的凄涼景象。“燒侵無主墓”一句,驚心動魄。即以墓之無主暗示生民逃亡殆盡,而荒墳野火更渲染了一種凄涼而恐怖的氣氛。“地占沒官田”一句,不動聲色地交待了百姓逃亡的原因。不是因為天災,也不是因為戰亂,而是因為公田法推行的人禍。可見苛政之毒,更甚于天災或戰亂。后四句以虛寫實,代逃難百姓設想:北方的國土上蒙古人在入侵,南方的蠻荒地帶,瘟疫流行,這本應是最安定最富庶的地區既已不能活命,哪里還有可做歸宿的樂土呢?詩人明知逃戶們無處就豐年,卻以“不知”、“何處”的疑問語氣出之,見得逃難者還抱著無所依據的渺茫的希冀,更顯得沉痛悲涼。
上一篇:韓元吉《送陸務觀福建提倉》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朱熹《醉下祝融峰》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