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莊《贈防江卒六首(其五、其六)》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戰地春來血尚流,殘烽缺堠滿淮頭。①
明時頗牧居深禁,若見關山也自愁。②
一炬曹瞞僅脫身,謝郎棋畔走苻秦。③
年年拈起防江字,地下諸賢會笑人。
【注釋】 ①烽:烽火。堠(hou候):了望敵情的土堡。淮頭:淮河邊上。②明時:天下太平的時候。頗牧:廉頗和李牧,兩人都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名將。這里借指趙宋皇朝的將軍們。深禁,深宅大院。③曹瞞:曹操乳名阿瞞。建安十三年(208),劉備聯合東吳的軍隊,由周瑜率領,在赤壁大敗曹操的幾十萬大軍,結果曹操僅帶幾十名殘兵敗將慌忙逃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謝郎:指謝安。苻秦:指前秦君主苻堅。晉武帝太元八年(383),苻堅派遣百萬大軍南侵晉朝,駐軍淝水,而晉軍卻不足十萬人。但是征虜大將軍謝安卻鎮定自若,圍棋取樂,結果大敗苻堅軍隊。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
【譯文】 習習的春風吹拂著戰場,殷紅的鮮血依然四處橫流。滔滔的淮河岸邊,滿目都是殘烽缺堠。太平時光將軍居住深宅大院,如果見到關山恐怕也要發愁。
赤壁灰飛煙滅,曹操丟盔棄甲落荒敗逃。淝水風聲鶴唳,謝安從容奕棋等待捷報。如今年年提起防江大事,難道不怕地下諸賢嗤笑。
【集評】 今·程千帆:“以諷刺的手法,記錄了當時宋朝軍隊中的一些陰暗面,與其樂府體寫的作品《軍中樂》等篇相同。”(《古詩今選》第601頁)
今·馬祖熙:“詩人劉克莊激于愛國熱情,對邊境情況以及國家在軍事方面存在的危機非常擔心,《贈防江卒》六首正是在這樣的心情下寫成的,詩約作于嘉定和議前后,前一首,表現作者對普通戰士的關懷,對前線防務不修的深切憂慮,對不顧國家安危泰然安居后方的將領感到痛心,并作了辛辣的諷刺。……后一首,詩人針對南宋當時存在于士大夫之間的‘吳楚之脆弱,不足以抗衡中原’的謬論,舉出歷史上南方軍隊抗擊北方入犯者的兩個戰例,說明只要決心抗金,掌握敵情,就能不失時機地‘以弱勝強,以少勝多’。”(《宋詩鑒賞辭典》第1271頁)
【總案】 南宋與金,以淮水為界,因此江淮之間實為抵御金兵的前線,保衛京城的屏障。這兩首詩題為《贈防江卒》,以古鑒今,志在勉勵守邊戰士加強武備,為國駐防。廉頗、李牧、周瑜、謝安都是中國歷史上叱咤風云、征戰沙場的名將,然而南宋的將領卻不是如此。戰地的鮮血還在流淌,他們卻認為和議已成,天下太平,因此邊境武備荒馳,烽殘堠缺。如此關山,如何能御敵制勝呢?可是將領們卻厚顏無恥,居然年年還侈談防江事,怎能不被地下諸賢所嗤笑呢?詩人在這里以犀利的筆墨,對南宋朝廷文恬武嬉的政局進行了辛辣的諷刺。
詩人善于用典,一連舉出幾位古人,廉頗、李牧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名將,周瑜、謝安是東吳、東晉的名將,以此來和偏安江南的趙宋王朝的將領相對照,既有諷刺之意,又有鞭策之心。杜甫《諸將》:“獨使至尊憂社稷,諸君何以答升平?”劉克莊寫這組詩的目的恐怕也是如此,因此題曰贈防江卒,實是贈守邊將、希望他們幡然悔悟,加強邊防,抗擊敵人,做一個頗、牧、瑜、安式的將領,打一場赤壁、淝水之戰似的勝仗。但是,詩人的呼吁未被理睬,詩人的期望終歸落空,醉生夢死的南宋統治者最終落得個亡國破家的結局。愛國志士的呼聲一被蔑視,亡國君臣的悲劇就會上演。這就是中國歷史的一面鏡子,很值得后人借鑒。
上一篇:蘇頌《贈同事閣使》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葉適《贈高竹有外侄》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