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為·尋西山隱者不遇》唐詩賞析,《尋西山隱者不遇》原文與注釋
丘 為
絕頂一茅茨,直上三十里。①
扣關無僮仆,窺室惟案幾。②
若非巾柴車,應是釣秋水。③
差池不相見,黽勉空仰止。④
草色新雨中,松聲晚窗里。
及茲契幽絕,自足蕩心耳。⑤
雖無賓主意,頗得清凈理。
興盡方下山,何必待之子。⑥
【注釋】 ①茅茨:茅屋。②扣關:敲門。③巾柴車:駕柴車。④差池:不齊,這里指錯過。黽勉:努力、勉力。這里引申為殷勤。仰止:向往。⑤契:相合。蕩:開暢。⑥之子:這個人。
【鑒賞】 這是一首寫隱逸者高情逸致的詩。唐詩中這類詩并不少,這首詩之所以能 “膾炙人口”,自有它的道理。詩的頭兩句是說隱者所居的茅屋。它在山頂上的最高處,由山下到山頂的茅屋路途十分遙遠。但作者還是不辭勞苦地攀了上去。為什么呢?這里還不是太清楚,大約是仰慕隱者的大名或與隱者有很深的交情。三四句是到了隱者住處茅屋之后的情景。敲門沒有僮仆應,看看室內也沒有人。作者的情緒可能有些挫傷。他滿心期待著尋到這位隱者開懷暢敘一番,卻遇到了隱者不在,連個問一問情況的僮仆也沒有。于是在五六句他猜想,這位隱者不是推著柴車打柴去了就是在哪個溪邊垂釣去了。隱者的生活如此清閑高雅。不巧的是我費許多精力攀上山頂,卻不能與之相見,心中產生遺憾和對隱者的景仰之情。這是第七八句。這里作者已漸漸地由不見其人過渡到與其精神、心境的相遇。九十句這個意向更明顯了。天下起了雨,滋潤得小草異常青翠; 晚風微微吹過,松樹發出颯颯的聲音。這里好像只是寫景,其實是在映襯隱者。尋找這樣一個富有詩情畫意的地方居住的人,其情趣能不高嗎?所以,作者在十一、十二句便說自己已與隱者的幽絕的居住環境與高雅的情趣相契合了,而且這種情景使作者的心境感到開暢。十三、十四句是說雖然主人不在沒有招待我,但我已感悟到了主人的清靜無為的志趣。于是,他想起了王子猷訪戴安道的故事。王子猷在大雪中乘船訪戴安道,船行了一夜才到達,但他沒有進門就回去了。別人問他,他說: “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由此可見,作者的最后兩句既道出了自己已感悟了隱者的高情逸致,也道出了自己的高雅閑適之情。
作者在其描寫尋訪隱者的過程中,通過遇的期望與不遇的事實的矛盾,雖然不遇但已與其精神情趣相遇的統一的描寫,婉轉曲折地表達了作者與隱者之間共同的思想情趣。
上一篇:《李冶·寄校書七兄》唐詩賞析,《寄校書七兄》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杜牧·將赴吳興登樂游原》唐詩賞析,《將赴吳興登樂游原》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