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游山西村》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②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③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④
【注釋】 ①山西村:在浙江山陰。②臘酒:臘月釀的酒。豚:小豬。也泛指豬。③春社:古時把立春后第五個戌日定為春社日,民間于是日祭祀土地神,祈求豐年。④乘月:趁著月色(出游)。無時:猶言隨時。
【譯文】 莫要笑話農家的臘酒濁渾,去歲豐收,足有豐盛的菜肴招待客人。山水重重復復,令我幾疑無路,柳暗花明,現出了一個山村。一路鼓鳴簫吹,噢!原來是春社日已近,父老都身著簡樸,古老的民風依然留存。從今后呵!若許我閑居,若野鶴浮云,我便拄著竹杖,隨時來這里拜訪叩門。
(王 洪譯)
【集評】 清·弘歷:“有如彈丸脫手,不獨善寫難狀之景。”(《唐宋詩醇》卷四十三))
清·方東樹:“以游春情事作起,徐言境地之幽,風俗之美,愿為頻來之約。”(《昭昧詹言》卷二十)
今·錢鐘書:“(評次聯)這種景象前人也描摹過,例如王維《藍田山石門精舍》:‘遙愛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轉,忽與前山通’;柳宗元《袁家渴記》:‘舟行若窮,忽又無際’;盧綸《送吉中孚歸楚州》:‘暗入無路山,心知有花處’;耿湋《仙山行》:‘花落尋無徑,雞鳴覺有村’;周暉《清波雜志》卷中載強彥文詩,‘遠山初見疑無路,曲徑徐行漸有村’;還有前面選的王安石《江上》(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不過要到陸游這一聯才把它寫得“題無賸義’。”(《宋詩選注》第197頁)
今·鄧韶玉:“此詩寫于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陸游曾任隆興府通判,因為極力贊助張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罷歸故里。詩人心中當然憤憤不平。對照詐偽的官場,于家鄉純樸的生活自然會產生無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詩人雖貌似閑適,卻未能忘情國事。秉國者目光短淺,無深謀長策,然而詩人并未喪失信心,深信總有一天否極泰來。這種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兩相交涉,產生了傳誦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聯。”(《宋詩鑒賞辭典》第923頁)
今·吳熊和:“三、四兩句寫境地之幽,山重水復,柳暗花明,確是浙東丘陵、水網、平原交叉地區特有的景色。在描寫一路經行的客觀景物中,突出‘疑無路’、‘又一村’的主觀感受,使敘述曲折,有階段,多層次,包含著進入不斷變換的新境界的意思和有時遇塞而通、豁然開朗的喜悅。這一聯善狀難寫之景,色彩明麗,句法流走生動,向來是膾炙人口的名句。人們有時用來比喻人生經歷中的某種境遇,往往也很貼切。”(《唐宋詩詞探勝》第337頁)
【總案】 《劍南詩稿》中有不少優美的田園詩,單從這些詩來看,也足以在田園詩發展史上占一席之地。不過由于他呼喊抗戰的愛國詩極負盛名,田園詩的成就遂為其所掩。陸游田園詩的創作動機,與王、孟等人不同。王、孟是繼承陶淵明的傳統,著重抒寫恬淡自適的隱逸情調,字里行間帶有很濃的士大夫氣息。陸游一生與隱士無緣,他的田園詩所表現的是對國事民瘼的關心,或對于自然風物的愛賞。此詩也寫了田家樂,卻無美化粉飾之嫌;詩人點出“豐年”二字,使和平安樂的山村氣象具有了可信性。當然,詩中突出渲染農家的淳樸可愛,未始不是一種調節心理的手段,以見其被罷官歸鄉,正是得其所哉。“若許”二字,仿佛求之不得,其實本為“既得”,卻道“若許”,正可見其不甘寂寞之心。
上一篇:葉紹翁《游園不值》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王欽臣《游王官谷》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