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圖
故國無心渡海潮,老禪方丈倚中條。
夜深雨絕松堂靜,一點山螢照寂寥。
相對于其他類型詩歌,唐代題贈詩成就是很突出的。真可謂名家輩出,佳作如林。司空圖的這首題贈日本居華僧人的七絕,便是很有特色的佳作之一。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鈔凡例》就對此推崇備至,贊不絕口:“唐末七言絕句不少名篇,司空圖《贈日本東鑒禪師》云云……骨色神韻,俱臻絕品,可以俯視眾流矣。”從詩中表現出來的淡泊境界和淡泊情思來看,當是詩人隱居故鄉時的作品。
“故國無心渡海潮,老禪方丈倚中條。”首句謂其無意歸國,次句言其山中參禪。因是題贈,便從題贈對象寫起。老禪即東鑒禪師。方丈,是禪寺長老或主持所居之處。中條,即中條山,在今山西永濟縣東南。這兩句看似樸素本色的介紹文字,實則有著抒情意味。禪師遠離故土且又垂垂老矣,卻無心歸去,何故?其一,天下名山僧占多,樂其美景清趣;其二,皈依和追求禪宗境界的虔誠心理;其三,無心漂洋過海顛簸于波濤之上,甘愿在異域深山老林里參禪悟道,隱隱透出了厭惡浮囂尋求靜幽的高遠情懷。
“夜深雨絕松堂靜,一點山螢照寂寥。”這里順接前二句,既是禪寺夜景的描摹,也是打坐參禪時靜慮感受的抒寫。禪寺本清幽之處,更何況深夜山中;雨停地濕,空氣清潤,松林簇擁廳堂,無限幽邃,潺潺雨聲消歇,時有簌簌松聲,更顯深夜的寧靜。此中閉目參禪者,沒有追思矚盼,心緒沉靜到空白虛無的地步。況這深黑一片,不知身在何處。唯見一點飄忽的螢火蟲燭照著這寂寥的境界。是不經意從窗口望見山間的螢火蟲,還是它自山間來到眼前,不知道。總之這不可分辨,也無須分辨,因為這寂寥的境界,便是無聲無形的境界。禪師沉浸于此,自然會泛起一種無欲無求寧靜淡泊的內心愉悅之感,甚至是包括愉悅本身都消失融化了的那種異常淡遠的心境。而這因與天地自然融為一體,便能更為長久地保持牧歌詩意的韻味。
《老子》曰:“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結合晚唐混亂動蕩的社會現實,不難看出這種淡泊境界和淡泊情懷中所暗含著的潔身自好,“獨立而不改”的精神持操。再聯系詩作者從朝臣到隱士這一人生經歷,就會明白這首始終描述對方情境的題贈之作,也確乎蘊含著夫子自況的意味。
上一篇:韋莊《臺城》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張喬《河湟舊卒》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