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題西太一宮壁二首》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②
三十六陂春水,白頭想見江南。③
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東西。④
今日重來白首,欲尋陳跡都迷。⑤
【注釋】 ①西太一宮:神廟名,在汴京西南八角鎮。太一,尊神名。②蜩(tiao條):蟬。③三十六陂(bei杯):地名,汴京和揚州天長縣(今屬安徽)都有三十六陂。是蓄水塘。陂,池塘。④父:作者的父親王益。兄:作者的哥哥王安仁。東西:由東到西,即走動。景祐三年(1036),王安石十六歲,曾隨父親到過汴京。⑤“今日”句:熙寧元年(1068),王安石四十八歲,神宗召他入京,準備變法。兩次時間相距三十二年。
【譯文】 濃綠的柳樹林中,知了在鳴叫,只聞其聲,不見其形;荷花輝映著落日,像美人醉酒,臉龐兒泛起紅暈。眼前三十六陂的春水,還是那樣清澈明凈;我白發滿頭看著水中倒影,撫今追昔,心中也蕩漾著思念江南的深情。
三十年前初游此地,父兄牽著我東西漫游,多么歡暢!而今父親早已長眠地下,哥哥也不在身旁。我舊地重游,已經白發蒼蒼。呵,多么想一一尋找,當年與父兄同游的陳跡,可是一切都變了模樣,真使我無限迷惘!
【集評】 宋·洪邁:“荊公《題西太一宮》六言首篇,今臨川刻本以‘楊柳’為‘柳葉’,其意欲與荷花切對,而造語遂不佳。此猶未足問。至改‘三十六陂春水’為‘三十六宮煙水’,則極可笑。公本意在京華中,故想見江南景物,何預于宮禁哉?不學者妄意涂竄,殊為害也。彼蓋以太一宮為禁廷離宮爾?!?《容齋詩話》卷一)
近·陳衍:“絕代銷魂,荊公詩當以此二首壓卷。東坡見之曰:‘此老野狐精也?!旌椭??!?《宋詩精華錄》卷二)
今·程千帆:“王安石于十六歲隨(其父)王益到了汴京;次年,王益被任命為江寧府(今南京市)通判,又隨父親赴任。他十八歲時,王益去世,葬在南京,子孫就在那里安了家。嘉祐六年(1061),王安石任知制誥,時年四十一歲;八年,他母親吳氏在汴京去世,他又扶柩向江寧居喪,一直到熙寧元年才再次入京。在這三十二年中,家庭生活有了重大的變化,自己的抱負又還沒有什么指望,而轉眼就將五十歲了。對于王安石這樣一個人來說,感情上該有多么沉重的負擔呵!然而表現在這兩篇小詩中的今昔之感,卻又非常含蓄,非常深沉?!?《古詩今選》第483—484頁)
今·霍松林:“(第一首)前兩句就‘柳葉’、‘荷花’寫夏景之美,用了 ‘綠暗’、‘紅酣’一類的字面,色彩十分濃艷美麗。這‘紅’與‘綠’是對照的,因對照而‘紅’者更‘紅’,‘綠’者更‘綠’,景物更加動人。第四句的‘白頭’,與‘綠暗’、‘紅酣’的美景也是對照的,但這對照在‘白頭’人的心中卻引起無限波瀾,說不清是什么滋味。”“(第二首)四句詩,從初游與重游的對照中表現了今昔變化——人事的變化,家庭的變化,個人心情的變化。言淺而意深,言有盡而情無極?!?《宋詩鑒賞辭典》第222—223頁)
【總案】 兩首小詩,在藝術構思上都是用今昔對照寫法,借以表現出一種人世滄桑的深沉感慨。前一首,在具體落墨時,側重寫景,借景抒情,寫景又妙用樂景寫哀情的反襯法,并致力于景物的色彩對照。使人聯想唐人元稹的《宮詞》:“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鳖}材、意境迥然不同,但色彩對照的手法是一脈相承的。第二首側重敘事,在敘事中寄寓感慨。寫得十分樸素,精練,字句之間留有大片空白,供讀者補充、想象,有意在言外之妙。六言絕句因為音節變化少,很容易流于單調、板滯,歷代作品少,佳作更罕見。王安石這兩首,情、景、事融為一體,是六言絕句的精品,故而廣泛傳誦,蘇軾,黃庭堅都有唱和。
上一篇:黃庭堅《題落星寺四首(其三)》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蘇軾《題西林壁》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