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曹松
澤國江山入戰圖, 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 一將功成萬骨枯。
己亥歲,即己亥年,為唐僖宗乾符六年(879)。這首詩自注作于廣明元年(880),題《己亥歲》,表明是追憶去年時事而作。當時唐王朝已處于衰落時期,瘋狂鎮壓農民起義,不僅兩河、中原,連大江以南也變成了戰場。為了鎮壓農民的反抗,唐王朝擴軍經武,培植將領,一些地主階級分子和個人野心家為唐王朝效命向起義軍進攻,軍閥們更窮兇極惡地殺戮人民,戰亂中的人民遭受巨大的災難。這首詩有感于這血淋淋的現實,為人民發出正義的呼號。
首句的“澤國”,指江漢流域的水鄉。“澤國江山入戰圖”,就是說大江以南的河山已經繪入了戰圖。這句的含義是說,戰爭原來在河北,在中原,現在連江漢的水鄉都成了戰場,可見戰亂已遍及全國。次句的“樵”為打柴,“蘇”為割草,“生民何計樂樵蘇”,是說打柴割草本是艱苦的生計,在殘酷的戰亂之中,老百姓想平平安安以樵蘇度日也不可得了。“樂樵蘇”三字更反襯出戰亂之苦:與戰亂給人民的災禍相比,人民覺得“樵蘇”也是快樂的了。這個“樂”字實是愈見其“苦”。詩寫到這里筆鋒陡轉,“憑君莫話封侯事”,“憑”字意在“請”、“求”之間,封侯是帝王對功臣的爵賞,自漢唐以來主要是賞賜立有戰功的武將的,封建社會的許多壯士和讀書人把拜將封侯作為人生的理想,但詩人卻說:面對人民的苦難,請你不要再說封侯的事了。為什么呢?結句是點睛之筆:“一將功成萬骨枯”,一位將軍功成名就,獲得榮華富貴,可是一萬名老百姓枯骨累累,暴骨于荒野。在這句之中,“一”與“萬”相對照,“功成”與“枯骨”又相對照,形象極為鮮明,揭示了統治階級所進行的反人民戰爭的本質,將軍們的戰功是用士兵重大的犧牲換來的,他們的勛綬是用廣大老百姓的鮮血染紅的,他們是在萬千人民的枯骨上建立他們的天堂。這句怵目驚心,是全詩詩眼,警策有力。
上一篇:《少年行·清·黃景仁》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慶州敗·宋·蘇舜欽》原文與賞析